四月某时
Sometimes in April,泣血四月
导演:哈乌·佩克
主演:伊德瑞斯·艾尔巴,Carole Karemera,帕梅拉·诺姆韦特,奥里斯·厄休罗,弗雷泽·杰姆斯,Abby Mukiibi Nkaaga,Cleophas Kabasita,诺亚·艾默里奇,德博拉·温格,Peninah Abatoni,A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语言:英语,卢旺达语年份:2005
简介:《四月的某时》(Sometimes in April)——描写西方世界没有参与调停的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悲惨影片,加入了柏林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是为期11天的电影节中两部关于此暴行的影片之一。与特里乔治的《卢旺达饭店》关注的是同一背景和题材,拉乌尔佩克却以不同的途径展示了内战的创伤。这两部影片和《卡雅利沙的卡门..详细 >
我们这没石油,没钻石,你们还要来干嘛~
In the end, we will remember not the words of our enemies, but the silence of our friends.
somewhere in the world
憋着气看得
以写实为基础的卢旺达,叙述略加了点技巧
比较真实 演员一些不自然被情节的强震撼力掩盖
新保守主义者对克林顿的粉丝们一针见血:“反战运动”就是“我不想知道这场战争运动”
全剧有一条主线,但同时又有闪回和几条支线,好像讲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讲,想表达那场种族大清洗中残忍的方方面面,但重点不及,有些繁琐,不过这些都仅仅只事针对电影剧情而言,与历史无关。(PS:一部2个多小时的剧我竟断断续续地看了四五天才终于看完)
越是贫穷的国家内部越是混乱,到最后还没人帮
每到四月,生命的空虚感和珍贵随雨季袭来。1994.4.7-6月中旬“胡图人和图西人文化语言和宗教信仰相同。1916年,比利时从德国手中接过了对卢旺达的控制权,建立了一个残酷的种族阶级和剥削型霸权。图西人继而凌驾于胡图人之上并对多数胡图人感到厌恶。1959年,统治权又移交到胡图人手上,但由于种族冲突,胡图人对图西人展开了隔绝性的空前大屠杀,图西人和持中立态度的胡图人被迫流亡。1988年,流亡难民成立了RPF(卢万达爱国阵线)力图重返家园。1990年,在RPF基地乌干达,他们发动了一次反对胡图政权的战役,最终被法国和比利时维和部队调停。1993年在联合国帮助下双方达成和平协定,至此战争和屠杀才真正停止。胡图人为了保护他们的权益,一些极端主义分子不顾协定,发动了一次空前的预谋性的灭种大屠杀。”背景介绍让观众更清楚两族之间的纠葛。
中国弯刀~
在这部包含人类最大悲痛的电影中,有一种杀人利器,叫做“中国弯刀”。叛乱的胡图族人正是用这些从中国订购的弯刀砍下图西族国人的头颅,擦擦弯刀上的血和缺口,从一个妇女走向另一个妇女或者孩子。。。
有些卢旺达语对白无翻译,总体感觉一般。记忆深刻的是男主角逃到了卢旺达饭店。
卢旺达控制人口有绝招!胡图族屠夫最家喻户晓的弯刀原来是Made In China,跟幸存者的梁子算结上了
有着非洲“新加坡”之称的弹丸小国卢旺达曾经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血泪史,历史的记忆并不久远,这场惨绝人寰的民族大悲剧仅仅发生在三十一年前的1994年,好在这个国家已经浴火重生,希望类似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平庸的煽情
这才是真实的,卢旺达饭店在这个面前真的是浮云
阳光下的罪恶。
只有700多人看过片子并打分…果然对相隔万里的事情,我们与美国人一样,除了冷漠,别无剩余…宁可花100大洋去看一部闹剧,也不愿了解这个世界有多么的地狱…真是悲哀…
3.5星。这个电影太长了。而且没有《卢旺达饭店》有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