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错的一部片子,因为心爱的人而进入到了一个自己不熟识的领域,而后却因为信仰在这个领域中风生水起,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轨迹和人生,剧情很不错,宣扬甘地精神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的笑点和泪点,这样的一部让观众跟随镜头或笑或悲的电影,应当算的上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我发现印度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般都会很迷人的那种,尽管我知道这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但是依然对印度这个国度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这部电影的笑点还真是层出不穷,混迹于黑帮的这帮大佬,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根本不会使用常规的手段去处理他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是问题一定可以被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想其他办法解决,总之是可以被解决掉的。
比如:那段去用N部电话反复拨打热线的方法,比如让老人的孩子为他去办理一个生日Party,只要是准备做的事情那就一定回去找方法让它达成,不管是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发送礼物也好,使用了暴力也罢,总之是事情完美的解决掉了,就和他脑袋中想的那样。
这部电影最大的泪点,我觉得应该是姆纳因为冲动的原因打了电路佬一巴掌之后,想电路佬道歉那一段了,看的真是泪眼纷飞的感觉,那段含着泪的回忆一段段的话语从姆纳最终说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眼睛里也是热热麻麻的感觉,想起了山鸡带着一拨人从台湾回来救陈浩南的那段戏份了,不言中的一段经历却让外人看的心潮澎湃,眼泪横飞。
甘地精神贯穿了整部电影,不是单纯的喊口号去膜拜这样一个人,因为肉体已经不再了,应该更多的是去了解和学习这样一种精神,终于在这样的感悟下,蚂蚁吞大象似的一点点的感化到了所有的人,最后的那段婚礼变成了感悟所有人的一个见证了。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原因不想去做一件事情,既然不想去做那么首先大脑就会被说服,然后就会找到一万种不想去做这件事情的原因,这个时候姆纳的声音就变成了一种鼓励,这种鼓励让人从那种与大脑不断进行消极交流的状态中,转换到了一种积极的交流中。
姆纳因为要去参加现场的对话,而去图书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的去了解甘地,从极不情愿到越来越有浓厚兴趣的这个过程,真的是很让人感动,一个人因为爱情的魔力居然可以做到这部地步,而且居然还是只听声音没有见到过人的这样一个梦中情人,为了爱情而进入到的一个不一样的领域,进而升华了自己,是不是有种佛语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样子?
和平梦讲的是一个专门搞拆迁暴力发家的进城务工者穆纳,迷恋上了孟买当地广播电台的女主播简娜,为了追求信仰甘地主义的女主播,将自己打扮成历史教授,恶补甘地的知识,去接近女主播及其收留的多位孤寡老人。
由于看甘地的书太过痴迷,穆纳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了甘地的形象,并以为甘地显灵在指导他帮助他,其实这都是他大脑中虚拟出来的形象而已,但却让跟随他的小弟——电圈搞得莫名其妙,尽管精神病医生指出了这个问题。
但藉此精神支持,穆纳混进了广播电台成为与女主播的搭档,并用甘地主义开导不同的民众,得到更多声望。
但穆纳昔日的兄弟大傻为了将女儿嫁入豪门,听从了豪门聘请的算命大师的意见,预将女主播简娜和老人们居住的小楼作为风水宝地收过来献给未来的夫家,以至于两个人闹翻并在后来的争斗中搞出不少笑话。
最后,大傻的女儿在甘地精神的帮助下,承认了自己撒过的谎,并最终得到未婚夫的谅解,而大傻也幡然悔悟,将房子还给了简娜他们,并成就了穆纳和简娜眷属之合。
这部片主题诙谐幽默,轻松活泼,加上其中载歌载舞的段落和颇为养眼的印度美女,让观众觉得能很放松,尤其是穆纳和小弟电圈的对话颇为搞笑,颇具印度特色,简简单单的话语却让你不由自主的捧腹,加上中文配音员短促的发音和婉转的音调,着实是笑点百出,摘几段如下,1、大傻问精神病医生:(穆纳)他到底是疯子还是流氓?
医生答道:疯了的流氓。
2、穆纳和电圈因殴打大傻的保安后要向被害人道歉时被关进了监狱,电圈抓着铁栏杆说:我拆了115套房子,打断了206根骨头,都没有事,现在为了向一个人道歉,居然被抓到这里来了(颇有点警察与赞美诗似的黑色幽默);穆纳跟电圈说,甘地被抓了很多次,抓多了声望就提高了,城市以甘地命名,给甘地塑像,头像印在钱币上,我们这才抓进来一次,自然没什么机会,以后要多进来几次,进来多了,我们的声望就提高了,以后就可以以我们的名字命名城市,给我们塑像,把我们的头像印在纸钞上,你看,叫穆纳城、电圈城。
朋友力荐,所以找来看一看,不过也就一般般,没有第一部《黑帮大佬医生梦》感觉好。
黑道大哥信奉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最后成功抱得美人归。
印度美女不错。
不过我在这里要说的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作用实际可没宣传的那么大。
当年印度谋求独立时,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只是诸多抗英运动中的一支,而最终为什么甘地得以成功,恰恰是因为甘地所反对的暴力革命者的威胁,而且,英殖民政府本身又不够暴力——如果甘地面对的希特勒,甘地早就被人道消灭了,哪还还能有四次坐牢的机会?
或者这也可以认为是英殖民政府非暴力的失败?
——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印度最终的失败结局,才选择与反对者中采取温和手段的甘地妥协,以谋取其最大的利益,而这也使得印度的独立实际上并不是彻底的。
固然,甘地是伟大的,但这并不代表他的理念就是最正确的,甘地的成功,表面上看来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成功,但实际上,这一成功的基础仍是有赖于暴力革命的力量。
为什么甘地后来越来越受到吹捧呢,很简单,统治者总是不希望民众们拿起来武器来暴力革命的。
另外,再顺便说一句,甘地十三岁就娶了老婆,真是个令人羡慕的家伙!
6.7,个人并不十分认可甘地主义,别说在异国他乡,即使是现在甚至当时的印度都行不通,二来影片本身包括主角的黑帮大佬身份看完全篇也没看出来,除了随时能掏出一把手枪外,大佬手下只有一个小弟,小弟与她的感情简直比女主都要深厚,这没来由的情感和之后失败后打包回乡下、坏人的觉悟等感觉都是凭空而来的,太多且明显的YY和想当然,或者说主角光环、剧情需要等较牵强的地方,让我们这些吃瓜看片群众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当然如果作为纯粹一部不需要思考的喜剧的话这部片还是可以的,尤其女主和新娘很漂亮,但是目前的评分明显高了不止一点,另外好奇豆瓣的电影分数计算原理和投高分给这部的人的想法~
很不错的题材,感触颇多。
“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我觉得圣雄甘地的圣字当之无愧,他的确有崇高思想和高尚品质。
伟人是从做出事情方面考虑 圣人则是趋向于精神方面的伟人把自己的痛苦交给天下人去承担;圣人把天下人的痛苦一肩挑起。
这就是毛zd和甘地的区别吧。
一个伟人一个圣人。
圣人本就是精神层次的,如果我们抛弃了圣人的思想,那么在钱币上印上圣人头像,矗立圣人雕像,挂上圣人画像,留着圣人尸体还有什么意义呢?
能将他们的崇高思想留在心里付诸行动并流传下去才是纪念歌颂他们的最好方式。
影片中流露的甘地主义思想令人不得不佩服,肃然起敬。
中国自古有人之初性本善。
可笑现在有些人证明或认同人性本恶而自鸣得意。
圣雄甘地这种相信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把人引向善道,激发人的善心这种方式是真真正正的博爱,仁慈。
杀死一个坏人容易,把一个坏人变成好人难,后者更有意义,不但少了一个坏人而且还多了一个好人。
这方面也与我们佛教思想不谋而合。
看电影期间,我觉得甘地主义是好,通过媒体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还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有点受制于社会中的经济和人。
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现在批判黑暗的电影多,明辨善恶好坏的电影少,至少这部电影放出以后我知道那不是示弱,而是另一种强大的表现,如果这类电影更多的话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自律,社会也会变得更美好吧。
喜欢看印度喜剧,因为它简单,总有让我捧腹大笑的开始,也因为它深刻,总有让我以泪洗面的结局。
《黑道大哥再出击》是一部让我笑着哭,哭着笑的电影。
印度电影非常的理想主义,像是一个脱离现实的童话故事。
黑道大哥通过收音机节目爱上了女主播,执着地相信并追求这份爱情。
我不看颜值,我爱你是因为你的灵魂。
电影里的六位老人不是拖油瓶,而是六个开心果,他们说“我们可以抱怨到死,也可以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比如开飞机、成为歌唱家、和在死之前再婚。
想一想在我们体弱多病的老年,谁还会谈梦想?
黑道大哥的小弟开挂一般为大哥解决一切困难,抓教授答题、假扮学生、专职摩托车司机载去任何地方,最重要的是能帮大哥追女孩。
在这样一个透明的世界里,面对的问题也得到了简化。
黑道大哥在需要时,国父甘地就会出现在他身旁指导他解决所有困难。
甘地告诉他诚实不说谎话,用爱非暴力感化他人,“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他打”。
黑道大哥在甘地的指导下帮助了打进电台热线的普通人,包括炒股票花光了父亲所有积蓄想要跳楼的男子,两年没拿到养老金被逼必须靠贿赂拿到钱的退休教师,以及因为岳父听信算命人谣言认定自己克夫但深爱未婚夫的女子。
这些问题放在今天仍然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遇到的,甘地告诉我们诚实和勇气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有困难时及时出现的甘地实际上黑道大哥的想象,敌人用巧妙的方法让黑道大哥自己证明了甘地并不存在,告诉市民他是一个疯子。
坚信甘地存在的大哥心理防线被击溃,但他没有一跌不起,而是继续坚持甘地主义,最终赢得了人生。
虽然我对以爱克敌是否真的在用爱而非逼迫存在质疑,但是完全认同对真善美的信仰,即使知道是梦,也总有人选择相信。
怕的不是你做不到,而是连相信的勇气都没有。
黑帮大佬再出击影片刚开始,画质和场景就让我有些失望,但是认为这会是一部让人失望的电影 那就错了。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好着有三 主题 情节 情感。
1 圣雄甘地的思想贯穿始终,搭配了黑帮大佬的精神特质,生动细致地再现了一位黑帮大佬精神上的重生。
此之为主题好。
2 什么是跌宕起伏 什么是环环相扣。
影片诠释的充分而明确 就像山路十八弯 每一弯 都十分动人。
有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情节 富于娱乐性 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效果。
同时传统歌舞元素的添加也为电影增添了一抹印度特色。
另外甘地魂灵在关键时刻的噤若寒蝉 也有效的清除了那一抹令人不安的神秘色彩。
想体现导演的人文关怀还是唯物主义呢?
这一点耐人寻味。
主角落入圈套,眼看着就要走向一个悲剧的结局时,峰回路转,碰巧打来的电话又让情节发展走向高潮。
几乎每一个人都在结尾被简明而富有特色地说明了结局,这是少有的兼顾完整性。
你不会觉得影片有2小时58分钟,尽管事实如此。
,3 感人至深的丰富而多元的情感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
兄弟情:海边的那场戏很感人,因为一件事没办好,损害了女友的利益,大哥打了兄弟一个耳光。
然后他道歉 两人想起从前出生入死的时光 含泪相拥。
对于已经习惯了背景辽阔 色调灰暗 阴沉 风再大一些,回忆的片段闪过,两人默然无声的港片和美国片桥段的我,这样也是一种新鲜的体验。
父子情:收到主角的鼓励,维拓终于向父亲坦白他的重大错误,并且得到了父亲的原谅。
这个镜头对于荧幕前的父与子都有深远的教化作用。
也让我对我与父亲的矛盾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邻里情:印度的市井风俗也在这里得以展现。
用暴力也许直接,但价值观的教化作用会让人心服口服。
恋人情:(论甘地的思想在情感交流之中的运用)敌与我:拉奇与主角一直亦敌亦友,这种微妙的关系 也是情节上的大主线。
对于人物情感上的刻画很细致生动。
使得这个大反派也有血有肉,更加多元化。
�-4��Z
各位爱电影的同仁请注意,如果是淘碟时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千万拿下。
超级好看。
全方位符合我对好电影的衡量标准。
完全超过我想象的好看。
比起我对印度电影的印象,这部有很多突破。
这是我看过的最娱乐的主旋律思想的电影。
也可以说是最主旋律思想的娱乐电影?
maybe.几大优点:1.把圣雄甘地的思想巧妙地编织进了喜剧的故事中;2.人物鲜活,场景多元,反映社会现实范围较广,对社会弊端也有所鞭笞;3.歌舞更紧密地糅合进了剧情,衔接比较自然纯熟;4.幽默;5.感人;6.用甘地思想处理解决现代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示意义。
本人回忆观影过程大笑、微笑、会心一笑……大约20几次;流泪5次左右。
后期一直感慨要是中国的主旋律思想的电影能好看到这个程度就牛了!
再也不用浪费梁家辉演八路,张国荣演地下党了!
重点,是一个超级智慧的剧本!
一个故事!
一个创意!
中国有那么多圣贤,谁能编一个中国版的故事出来呢?
[通用背景资料]:印度宝莱坞2006年最新卖座喜剧,是2005年卖座片《黑帮大佬玩转医院》的续集,在这出黑道人物追女仔的电影中,圣雄甘地的角色几乎由头演到尾,甘地的哲学和精神贯彻全片;黑道人物姆纳为了追求一名电台女DJ,讹称自己是大学教授,不惜恶补甘地生平,以便参加电台问答比赛。
当他日刨夜刨时,甘地的鬼魂就在他眼前出现,教导他如何以非暴力手段应付人生逆境。
该片在首都新德里开画一星期后,市政府以该片宣扬甘地追求真理和非暴力抗争,宣布该片可以豁免缴交娱乐税。
同样地,印度中部切蒂斯格尔邦也因《黑》片表扬甘地的价值观,具有教育意义,宣扬正面讯息,也给予该片「免税」地位。
写于2007-01-11 博客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6c31d0100070d.html
也许我们的国力比印度强一点,但我很羡慕印度。
至少印度人在抨击现实的时候,有一个甘地精神可以缅怀,可我们呢?
至少看了这部电影,一些人由甘地主义而充满了力量,我们看完《孔子》会吗?
也许有人会认为非暴力很傻,也许有人会说印度的独立不是由于非暴力而是由于暴力,也许印度的暴力、腐败、落后一点没有因为甘地而发生改变……但是,60年前的确有一个印度人用血肉和生命实践了自己“非暴力”的信仰,他的主义还在影响着一些人,不论多少。
可我们呢?
转帖自wznm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oolongwu 很久没正式看电影了,都是断断续续的,还好幸亏机顶盒有几个固定的电影频道,所以能在有限的休闲时间里面离电影不是很远。
昨晚换台的时候看到CHC家庭影院中播放的《黑帮大佬和平梦》,印度宝莱坞拍的,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关于此片介绍的不多,更多的应该是此前中央六套播放过的《黑帮大佬医生梦》,估计此次和平梦应该算作是续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两部已黑帮老大为主角的喜剧片仍然是值得推荐的,因为在笑过之后,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回味,而这种回味虽然不是人性最深处,但却在你我的身上、身边、身后发生着,进行着。
阿三的片子看过的数量扳起指头都数的过来,《阿育王》,《神猴》等等,没什么太多的印象,载歌载舞的内容很多,加上成龙在《神话》中引入的印度美女——玛利亚,大概也就这些了。
言归正传,和平梦讲的是一个专门搞拆迁暴力发家的进城务工者穆纳,迷恋上了孟买当地广播电台的女主播简娜,为了追求信仰甘地主义的女主播,将自己打扮成历史教授,恶补甘地的知识,去接近女主播及其收留的多位孤寡老人。
由于看甘地的书太过痴迷,穆纳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了甘地的形象,并以为甘地显灵在指导他帮助他,其实这都是他大脑中虚拟出来的形象而已,但却让跟随他的小弟——电圈搞得莫名其妙,尽管精神病医生指出了这个问题。
但藉此精神支持,穆纳混进了广播电台成为与女主播的搭档,并用甘地主义开导不同的民众,得到更多声望。
但穆纳昔日的兄弟大傻为了将女儿嫁入豪门,听从了豪门聘请的算命大师的意见,预将女主播简娜和老人们居住的小楼作为风水宝地收过来献给未来的夫家,以至于两个人闹翻并在后来的争斗中搞出不少笑话。
最后,大傻的女儿在甘地精神的帮助下,承认了自己撒过的谎,并最终得到未婚夫的谅解,而大傻也幡然悔悟,将房子还给了简娜他们,并成就了穆纳和简娜眷属之合。
这部片主题诙谐幽默,轻松活泼,加上其中载歌载舞的段落和颇为养眼的印度美女,让观众觉得能很放松,尤其是穆纳和小弟电圈的对话颇为搞笑,虽然不及我们习惯的周星驰的无厘头,但颇具印度特色,简简单单的话语却让你不由自主的捧腹,加上中文配音员短促的发音和婉转的音调,着实是笑点百出,摘几段如下,1、大傻问精神病医生:(穆纳)他到底是疯子还是流氓?
医生答道:疯了的流氓。
2、穆纳和电圈因殴打大傻的保安后要向被害人道歉时被关进了监狱,电圈抓着铁栏杆说:我拆了115套房子,打断了206根骨头,都没有事,现在为了向一个人道歉,居然被抓到这里来了(颇有点警察与赞美诗似的黑色幽默);穆纳跟电圈说,甘地被抓了很多次,抓多了声望就提高了,城市以甘地命名,给甘地塑像,头像印在钱币上,我们这才抓进来一次,自然没什么机会,以后要多进来几次,进来多了,我们的声望就提高了,以后就可以以我们的名字命名城市,给我们塑像,把我们的头像印在纸钞上,你看,叫穆纳城、电圈城(。。。
实在很无语的逻辑)。
当然这部电影反映的不仅是恶作剧和搞笑,其实也反映出灰常多的社会现象,而这些现象实际与我们国家的一些情况灰常类似:1、空巢老人。
老人之家是简娜收留无家可归以及子女不愿赡养的老人的地方,其中一个老人的感慨,我觉得很震撼,我以前在一间屋子里拉扯大四个孩子,现在四个子女有了四间屋子,却没有我的地方了。。
自然,我国城市、农村的空巢老人现象同样普遍。
2、农民工。
穆勒和电圈是进孟买寻梦的农民工,在两人失意准备返家的途中,穆勒还问电圈,你现在还会种地吗?
电圈说我不会,但我们可以去给他们讲甘地。
3、封建迷信。
大富人家的亲事要看生辰八字,大傻的女儿就是因为被算命大师认为是克夫命而差点被拒之门外,即便是想傍大款,光是外貌是不够的。
当然,穆勒和电圈戏弄并痛殴算命大师也算是导演对这一封建传统的痛击。
4、亲情。
其实这跟前面一个差不多,没有什么能比亲情更重要。
电影中的年轻人瞒着父亲去炒股,将准备买房的70万卢比赔光了准备去卧轨自杀,后来打电话向电台告别的时候被劝阻,得到了父亲的谅解并找到了自己生存下去的途径。
5、拆迁。
为了将老人之家那块风水宝地据为己有献给未来的夫家,大傻带着一帮人前去抢房子,采用暴力拆迁的手段。。。
此处省去200字6、贪污腐败。
为了解决一个退休教师被长期拖欠的养老金,穆纳告诉这个老人,在开放的办公室将自己身上所有的东西都奉献给那位贪赃枉法的公务员,并逐一报出自己哪些衣服、眼镜的价值,告诉这名贪官我为了贿赂你给你的物品的价值,这一举措立竿见影,让那名贪官不得不把养老金还给老教师。
7、主流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削弱。
这部电影围绕的是对甘地主义的宣传,提倡在浮躁的社会中,静心平气的协商问题,虽然不知道国父在印度社会的地位有多高,但也能明确其在很长一段时间主导了印度的主流价值观,但现在似乎这样的支柱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追名逐利和无处不在的社会暴力。
影片借助一个黑帮老大的转变,其实也是在呼吁一种传统价值观念的回归,诚然社会的快速发展难免出现很多不良现象和矛盾,在这些现象的出现后,如何去进行疏导,印度人还希望能够通过找到甘地来唤醒民众,尽管甘地的图书馆依然门可罗雀。
那么回想我们自己,实际又比印度能强多少呢?
实在太理想化了,但是很有喜剧效果,结局也很不错。主题是重建信仰,不得不说现代社会信仰缺失,虽然信仰有利有弊,但不得不说有时候有信仰还是好的
哈哈,其实我对印度电影讲着讲着就开始唱歌跳舞表示毫无心理障碍,就当再看一遍新白娘子传奇好了。。。(欢乐归欢乐,创意归创意,印度电影的剧本和台词水平确实仍旧停留在电视剧的水平)
不错呢。不过套路这种东西真实不应该去了解。一旦了解,我就发现这部片子好无聊啊。从头都能猜到尾。。。。不行,赶紧洗脑去。
前面一大半都在宣扬甘地精神,男主都要听他的,为何不听自己的?后面就不高兴看了。
大叔和老头的故事,枯燥
诶哟诶哟喂 我了个去的 我真的好讨厌印度电影!
有笑有泪 。 自从看了三个白痴就彻底对印度歌舞片刮目相看。 比中国大片强太多了。 看看人家的说理 再看看前段时间中国的《孔子》 说教。同是主旋律片就差了几条街。
后面说教味儿太浓,不成,这样让我觉得别扭!!
无趣
非常不错的电影,总有点不够,但说不出来是什么,是因为一开头我就能猜到大团圆的结局或者是别的什么。
有思想有内涵的主旋律片,印度至少还有甘地精神,中国呢
阳光灿烂的,有点傻
甘地精神不死!=.=!电影的前半部分笑死我了....
为什么西方人也喜欢甘地吗?因为西方国家对全世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是反过来,他们没落了,希望不要有烧杀抢掠,和平演变最好
单纯的美好信念~
阿三脑洞还是大
又是一边剧情一边印度歌舞= =
一个民族的自信局部体现在文化象征人物是拿来供养的还是拿来玩闹的。哪天鲁迅能被拿少年人念咒请出来帮忙泡妞的时候他才“民族魂”到柴米油盐,否则也就是个“民族游魂”。比《三个傻瓜》多了一颗星,一半因为给了我一个很好玩的舞台表现、一半是确实励到了志。
有的人选择和甘地的照片在一起,有的人选践行他的价值观
2020160 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嵌进圣雄“显灵”还挺有创意。宝莱坞正能量,歌舞永不缺席。结局合影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