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优美的青春回忆,感觉像是导演的debut,片子拍得很好、流畅。
从中看到了一些杨德昌的影子,但是没有那么悲哀,毕竟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
推荐。
其实是一部青春的电影,主角都很年轻,又阳光. 似乎又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只是似乎在影片里,只有欣欣和昆河有梦想.在别人看来不正常的人,可是他们活得最简单,拥有最简单而执卓的梦想. 欣欣要考上大学,昆河要制作烟火,挽回自己的女友. 还有那个小店老板,想要女人,想做海军陆战队员. 那个连长,想要升官,早日退伍 而阿洲和小鬼,他们呢...退伍后,一个安安份份,连女友都没有,一个到处乱玩被人骗钱...都没有什么梦想. 3个人在花莲玩的很开心,什么都不用担心,可以不用鞋子,可以露天而睡,可以扔下行李,饿了就烤鱼吃...只是后来... 当阿洲和小鬼呆呆地对做在沙滩上,欣说,胖子跟女朋友走了..原来最开心的是欣,因为她最单纯简单,最美好... 在最后,小鬼受伤了,他唯一得意的好象就是会把MM,可是他连栽两次... 而阿洲,我相信他会活得很幸福,因为他的内心最美好... 当昆河的烟花被点燃,绽放最美,最惊人的美丽时,当看到昆河女朋友真的出现时...原来昆河说的都是真的,他是最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只是大家都不相信他,误解他,看不起他...昆河的死就是因为这些人的自以为是. 这时候我突然明白,原来昆河是对的,那么从某种角度来讲,欣欣也是对的,只是我们没有理解她而已... 结尾,欣好多了,被爸爸带回家了,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预兆吧~ 最后那个男病人说的话,让我觉得好讽刺哦~ 像阿洲那样心存美好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吧. 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些什么?
是不是他们留下些什么就会变成怎样的大人?
片尾,阿洲带着欣像小时侯一样,深呼吸...啊... 阿洲的记忆里只有欣吧(还有水果牛奶)~于是他一直像小时侯欣对他好一样,对待欣,把现在的她当成小朋友.哄她吃药,在她身边保护她,帮助她,跳到水里拌鱼给她钓,保护她不让她见到"死亡"...好象把她当妹妹,或者是女儿... 梦游夏威夷,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他们3个都长大了. 我想小鬼受了打击也不会乱玩了...欣欣在一点点变好...阿洲依然是个美好的孩子... PS:只是,我假设,昆河如果没被打死,他的女朋友看到这么美的烟花会回心转意吗?
可是他怎么不会被打死呢?
他出逃了,而且带枪了,并且他们认为他神经不正常.对待这样的"定时炸弹",当然是一有反抗就...消灭,不留后患,不给自己添麻烦... 那昆河的命运是他注定的咯~~ 还好,我觉得这个结尾至少是给人希望的...
这个电影其实已经看过很久了,也看了很多遍。
不知道为什么?
最近电影里面的陈欣欣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决定在豆瓣上写上一段关于我少年时候的往事!
一切都随着如梦如幻的时光机回到那年初中吧!
那个时候的夏天就像电影里面的一样热,80年代的人都应该知道高考是什么情况,尤其对于条件普通的家庭。
周围的人评论一个孩子是不是一个有用的孩子基本上只参考这个孩子的考试分数值!
做了同样的一件坏事时如果你是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们会面带笑容这么评价,这个孩子很聪明,机灵,可爱,这件事做错了,但是我们应该宽容他。
相反,如果很不巧,你和我一样是一个成绩差的孩子,他们则会这么评价,这个孩子太顽劣了,应该打,这个时候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受到认同的。
陈欣欣这个角色直击我心,我完全能感受到她面对高考的压力,一直忘不了他嘴里念念的:考了这么好的高中,如果考不上大学,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你,你家里给你压力,周围的人给你压力,压力很大的,你知不知道?
与之相衬的却是兵营里哪样松懒的环境,这点也真是继承了国军吧!!
哈哈,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教科本上这样写的“在共国两战时期,我军(也就是共军)能战胜国民党军队的根本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必然结果”。
我认为中国内战的决定因素就是国民党军队太神奇了。
可是当我看到陈欣欣在海滩边拿着木棍在手上摆弄的时候,当阿洲把陈欣欣想像成英姿飒爽军演时,那个画面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面我的脑海开始映射出一个真实的女孩。
连她们的笑容都是哪样的相似,我本来写了很长一段关于本在人初中时期的一个女孩子,也是同学,写了很长,最终还是删除了。
细细想想,这是写影评呀!
说回电影吧未完待续。。。。。。。
一个长长的冷笑话没有看到结尾,还有十分钟的时候,播放器莫名其妙就停掉,后面怎么都点不开。
一个无精打采的愣头青,一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一个妄想狂的胖子,一个被考试逼疯的女孩,一个想当兵的矮子,一个以纯卖骚的小女生。
就是故事的全部。
没有目的的游走,是因为对象都不存在。
曾经的小学同学不存在了。
杂志上的女朋友不存在。
考试不存在了。
台湾的电影总是散漫,连所谓的喜剧也是不紧不慢,包袱松垮。
可是总有细节让人心一颤,脸一扬。
我们的青春是一个大大的幻境,我们的青春是一支悠长的催眠曲。
我们的青春总是把故事在开始前掐熄,我们的青春总是把故事在结束前唤醒。
就像这次看电影。
不过也好,结束不是我要的结果。
杨佑宁一如既往的本色,呆呆傻傻的,懒洋洋的,僵硬着肢体,恍惚着神情。
看完《梦游夏威夷》,心里就不自觉想起《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世界在转动》。
都有迷茫的少年病态的少女,都有湛蓝的大海,以及死亡。
技科被浪涛带走,而林昆河被宪兵击毙,如同许多人所说的:青春后面有阴影。
我一直在猜想让技科死去的导演——他让有了彻悟之心并下定决心重考大学的技科就此年轻下去——借此想表达什么?
我一直没有答案。
很后来我才发现,“青春”一直是和“祭”这样的词眼放在一起的,它是人生第一场源于自身体内的动荡,越不过去就被世界遗弃。
可慨的是我在《在》里的惑,《梦》里都了我“果”:逃兵林昆河的青春有一场爱情的祭,代价是生命,赶来海边看自制烟火的又琳给了他期盼中的答复,来不及放烟火的人,他在天堂一定收到。
小鬼的青春有一场必经的难,身体所挨的疼痛有如一盆泼面冷水,是该叫他彻底醒觉不再浑噩人生。
阿洲的青春有一场纯挚的幸福,幼年他睡在牙科躺椅上接受拔牙时,她教他用深呼吸和大叫来驱散恐惧,长大后她陷在联考的病态幻境里,他教她向前跨一大步然后大叫。
人生的命途不过是眼前奔涌的海浪,潮进潮退,我们可以跑走躲避浪涌带来的倾覆,也可以叫喊着跨越击退生命的困惑。
很喜欢那段结尾,退伍的阿洲到丸山医院去看陈欣欣,他买了幼时她送给他喝的牛奶,坐在那张靠窗的光线明亮的书桌前,他问那个曾经递给他扫帚柄现在又向他讨牛奶喝的患者:“你听到海的声音了吗?
”患者一脸讶异地答:“你有神经病啊?
”没有神经病了!
明亮湛蓝的海就在我们面前,海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好奇怪,突然想了解神经病患者的世界。
不接触暴力的患者,那样或许不安全。
想和某个活在自己世界的神经病患者聊聊天,他们活在自己的某个世界里,那里是海或是天空,他是鱼或是鸟,他活在那里,那里就会有他要的某种快乐。
不要歧视任何神经病患者,或许,你并没有他们快乐你对着想你汹涌而来的海浪大吼,啊,看,海浪多胆小,他们被你吓走了,不怕了是不是
看《梦游夏威夷》的时候,前一天晚上刚好做了一个梦。
梦见小学同学,一路上和我微笑谈天,好像这么些年的岁月都没有失去。
在电影里,扬佑宁梦见小学女同学陈欣欣在海滩上死去,醒来后一路寻找。
我们都以为失去联络的同学们,不过是在城市的另一端安好地生活着,却没有想过生老病死际遇高低会在我们年轻的生命里上演。
杨佑宁以为陈欣欣继承父业,在医院好好地当护士,到了医院才发现她已然是一位精神病人。
因为大学联考落榜。
这样的诧异,震动了屏幕下的我。
台湾的青春电影是拍得越来越好了,跟随着《蓝色大门》《十七岁的天空》之后出来的《梦游夏威夷》无疑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表达青春的视角。
美好的青春其实也残酷,再善良的人身上也不能幸免生活的重担。
年轻的我们,该如何去捍卫我们的青春不受伤害?
如何去捍卫我们的梦想不致破碎?
温柔敦厚的杨佑宁,继续扮演着平民王子的角色。
看着他黝黑却又俊秀的脸庞,多么希望,我那小学的朋友,你现在一切也安好。
你还好吗?
最近在忙什么?
如果有事,如果你也梦见我,请找我。
希望你找我的时候,不要像我找你那么艰难。
片子有个很浪漫的名字,除此之外,也有个浪漫的故事。
过了一大半还是很一般的感觉,欣欣神经质的可爱,阿洲傻头傻脑的憨态还有偶尔逼你笑的桥段。
我想可以很轻松的看完了吧,昆河出现了,然后又消失了……“切,你有神经病啊!
”我们和阿洲同时笑了,可眼睛早已不经意的含满了泪水。
“胖子咧”我耳边一直回响着欣欣单纯嗲气的声音。
当阿洲和欣欣一起向海浪“啊”大叫的时候,眼泪也跟着哗啦啦的流出来了,好舒服。
他是个单纯的人,只想执着的生活。
可是现实却在嘲笑他,他们,我们的认真。
在已经略显寒冷的冬天找来一部电影听夏天的蝉鸣和大海的声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样一个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里逻辑已经不再重要我的思维不由自主的跟着这些年轻人任意游走直到最后那一阵枪响才被惊醒可惜的是昆河直到死去那一刻都不知道自己心爱的女生是否愿意来看他亲手做的烟花只是,那样单纯而执着的爱已经配得上将要与他的生命一起逝去的青春一瞬间,烟火绚烂正如那一年的爱情尽情绽放美丽,却注定短暂握不住苍凉的时候怪自己手太小握住苍凉的时候又怪自己心太老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你有没有听见,海的声音......PS:周六看完电影没多久,新闻里就播出了台湾地震的消息。
地震中心却正好是这部电影的舞台——花莲。
不知电影中那片美丽的海滩现在如何。
仅愿那些善良的人们永保安康
太刻意。
其实我宁愿相信蓝色大门里面的轻轻爱恋和性别混淆的真实。
因为那是真实的烦恼。
可梦游夏威夷不是,或许从一开始就已经写了,这不过是一段梦。
无论是开头梦到小学同学的死亡,还是那分不清楚是真还是假的偶像恋爱,,甚至于在海边和昆河的遭遇,然后被宪兵击毙,焰火绽放。
一切就像是一段不怎么真实的梦,胡乱的拼凑起不正常的经过,却又变得那么理所当然。
那些所谓的真实的人活得却异常痛苦,把马子结果被骗钱,喜欢的槟榔妹被炊事班长泡到。
最后我们终于不知道什么才是真实?
什么才是梦?
台湾人的青春故事里,总是少不了海,也少不了当兵,这或许就是他们的情结。
这样的片子其实无论拍得如何,只要大海还在,青春还在,就值得一看。
可是导演有些企图,不停的混淆我们对于真实和虚幻的定义。
那些精神病人,那个脑袋坏了的陈欣欣,那个神经有问题的昆河,却活得单纯和自然。
如果那样更好,为什么不就那样算了?
这或许就是青春的困惑,不安。
或许只有在昆河被击毙之后,才分辨出虚幻在真实面前是如此脆弱,才明白青春不在,才企图抓住些什么,可是却已经失去,就像那个被泡走的槟榔妹,那段曾经以为不会改变的感情。
于是青春便成了只能回忆的部分,就像大海的声音。
有那么点《梦旅人》的感觉
昏暗的画面白白浪费了文艺的名字。闷。闷。闷。多么纯正的台湾青春片。不对,拍的都不属于台湾青春片了,是只属于导演的青春写照嘛,有够小众。不懂不懂,导演你的胡编乱造瞎梦游,想让我逃走。不过,已然有<犀利人妻>和<小资女孩向前冲>加身的徐导,也许是时候搭着台湾片崛起的春风重新追寻电影梦啦
这算个啥
——“你,听到海的声音了吗?” ——“你神经病啊?”。。。深呼吸,然后大声喊出来。。。。夜里做的白日梦。
即使是梦见女同学死在海滩,胖子持枪逃走,小鬼泡妞被讹,开始一大段都好平淡缓缓述来,回家在精神病院找到女同学后渐入高潮。有个豆友说的好,“人生的命途不过是眼前奔涌的海浪,潮进潮退,我们可以跑走躲避浪涌带来的倾覆,也可以叫喊着跨越击退生命的困惑。”困惑的是那个该努力的最大点到底在哪?
台湾电影很鬼扯``但这部是扯的里面比较可以的啦`
虽然太模仿了~但还是不错~
情节挺平淡的,不过画面一如既往的干净好看,有时候真的是糊涂了,看一部电影,不知道想看的是画面,想听那声音,还是想了解故事的情节了。
你听到海的声音了吗、这个夏天去看海
很可爱的片子,好喜欢影片的结局,杨佑宁坐在床边喝牛奶,夕阳洒向他,若有所思
因为它没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夏天嘛。。。
善待身边的朋友,即便是久未联系的。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会失去他/她。
演的都很好 很贴近生活 小鬼的形象让我想到了我军训时的教官。 画面音乐都很舒服 很可爱的故事和人物 让人完全不用去纠结它的目的。 在离别的时候我总是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我的海滩情结,我的台湾情结。
請珍惜所有被你稱作為「朋友」的人 無論是曾經還是現在。
空气因为海的靠近而变得潮湿 为了实现小小的单纯梦想 小小的单纯喜欢
我也要,我也要,对着海浪大喊:我不怕你!
没感觉
第一次看小鬼的片子~
青春的一场梦,够矫情。。我喜欢夏天,我喜欢海。
好多人都是因为这部电影爱上杨祐宁的,我却是因为杨祐宁而喜欢这部电影的。十八岁的你傻傻的有点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