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der Wheel】1. 这部电影会在2017年12月15号北美上映。
由于某些机缘巧合,我提前看到了它在纽约的点映。
中文译名还不清楚应该叫摩天轮。
2. 电影的剧本一般都是想象中的美好生活,亦或是满足人类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求,比如超能力,改变世界,努力就会有回报。
而这部电影则截然不同。
它讲的是现实,而现实往往是不完美的。
因为太过真实 人很多时候确实是不甘平庸而又无力改变的。
3. 片中Kate Winslet饰演一个再婚的中年少妇,曾经是一个演员的她不甘于现如今服务员的工作和她不爱的丈夫。
所以寄希望于Micky来让他摆脱这一切。
Micky是NYU的学生,暑期在Coney Island当救生员,他偶然被Kate这个三十九岁的少妇所吸引而开始了婚外情。
4.Kate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寄希望于这个写书的年轻人来摆脱她那平庸而乏味的丈夫。
说真的,这太过于现实,现实中太多人想要改变却没有勇气,只能寄希望于另一个男人来摆脱这个男人。
我曾无数次问我某个朋友不喜欢了为什么不分手,它的答案一直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
人绝大多烦恼都是来源于不甘接受自己平庸的现实,却又没有做出改变的能力和勇气。
5. 但是Micky was not that into her. 他在Kate偷了老公积蓄给他买贵重的礼物时犹豫了。
Kate的爱太过于沉重了,因为其中寄托了对于改变生活的向往,他怕他无以回报。
Kate的爱给了他太大的压力让他窒息。
Micky最终爱上了Kate丈夫和前妻的女儿Carolina 6. Woody Allen就像在讲述自己的一生,他曾说过他从小在Coney island的游乐场摩天轮下长大,片中十岁喜欢放火的男孩,二十多岁NYU的Micky(Woody曾被NYU退学,以及Kate现丈夫中年男人Humpty,或多或少都残留着Woody自己的影子。
而这些角色,再加上Carolina和Kate,他们的命运就像片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摩天轮一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的自己平庸的命运,以及苟且的生活。
即使曾看见希望,也终将跌落谷底。
There is no wonder ever.7. 影片的结尾,我曾以为Kate会在海滩跳海自尽,了结自己平庸的生活和疯狂到几乎歇斯底里的灵魂。
但我错了,Woody Allen不是Frank Darabont也不是Hitchcock,最终所有的角色还是会去默默继续他们没有诗和远方,只有眼前的苟且和未来的苟且的一生。
PS 色调还是像午夜巴黎一样是个惊喜,很像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但也有些不同,很值得仔细品味。
转载不须注明出处,就说是你自己写的。
我对伍迪.艾伦并没有很了解,他的电影我也没看过几部。
我只是一名普通观众抱着对这部电影本身的感受来写这部影评。
故事一开始女主角金妮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在餐厅当服务员的普通的中年女子,然后他现任老公的女儿来避难,引出了潜伏的故事。
金妮曾经是个舞台剧演员,她自认为自己有文化,层次高,和康妮岛的所有人不同。
她嫁给现任的丈夫是没有任何爱情的,只是在她背叛前任后,两个束手无策的人相互依靠罢了,但是背叛前任后的痛苦无望也没有让金妮甘心回归忠诚而单调的生活,她再一次出轨,与救生员米奇。
米奇帅气,浪漫,热爱戏剧,让她觉得找到了能懂自己的人,但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敏感,焦虑,神经质和情绪化并没有让他们的感情升温,反而一步步在压垮米奇,摧毁他们之间的感情。
而卡洛琳娜的出现正是一个转折点,男人当然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女人,这很正常,但是有智慧的男人,虽然他们会喜欢漂亮的女人,却更看重女人的内在和智慧,他们需要内外兼修的女人。
其实从米奇一开始在纠结选择金妮还是卡洛琳娜的时候,选择遗忘卡洛琳娜,可以看出他对金妮是有感情的,但是金妮的神经质,多疑, 让他想要逃避。
如果金妮是个独立自主,有自己想法,不那么依附于爱情的女人,那么我觉得米奇肯定是会选择她,但是现实是金妮不是。
她生活就和旋转的摩天轮一样,上升到至高点,又开始慢慢下降,就这么周而复始地一圈又一圈…… 故事最后,金妮站在窗台上吹着风,我一直以为她会纵身一跃,这可能太戏剧化了,但是伍迪.艾伦给出的结局是金妮望着远处,眼神空洞地说要去做饭,洗衣……这才是生活的本质啊,我们无力挣脱,又没勇气死亡,只能懦弱地选择原地踏步,就是如此地丧…… 可能最好地选择是在摩天轮下降到最低点的时候,开门走出去,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迈出这一步呢……
放心,我的影评从来没有剧透。
我在北京经历的最后一个BIFF就是以Woody Allen的老黑白片《曼哈顿》作为我最后一个北影节的ending。
我到曼哈顿的第一个NYFF,闭幕影片还是Woody Allen,是他的新片《摩天轮》。
看,人生就是一个wonder wheel,慢慢地转啊转。
故事发生在康尼岛。
康尼岛我还没有去,据说就是纽约人的北戴河--从电影里看,确实是浮夸肤浅的美国版北戴河,熙熙攘攘,游客如织,沙滩上白花花的身体没有美感,只像是待下锅的饺子。
看来有必要在盛夏去闻一闻绝望又挣扎的海风是什么味道。
一句话总结,这话我说过很多次,老Woody从来不让人失望:他一如既往地戏谑着诗人,剧作家,演员,导演,自以为是的,神经质的,与爱情相关的一切,以及轻易击碎屏幕对面的我自己,every time。
因为并没有看过Woody所有电影,我只能狭隘地解读下去--反正我也不是专业影评人--他的片子里我特别喜欢两类(应该还有更多类型我懒得去查了):A.狗血喷头荒谬绝伦的片; B.极致自恋无情无义谈恋爱的话痨片(他自己和黛安基顿);还有又狗血又话痨的A+B。
《摩天轮》属于A。
Kate还真不适合去演B类的,Kate一看就不是那种内心成熟到可以轻轻浮浮去耍嘴皮子的(Diane Keaton就是),她从来不是谈恋爱,她是以命换命地爱,从Titanic就是。
所以这样的故事(狗血程度满格),选Kate超棒,我很希望我是看片子之前就能分析出这是部狗血片,但是我一般看电影前要清空大脑的。
老Woody这次很贪心,他几乎把所有年龄段的状态都讽刺了一遍:15岁女人,25岁的女人,39岁女人,20岁男人,以及各种中老年男女……所以请不要担心在片中看不到曾经或现在的自己。
只说Kate那个角色吧,显然她是演39岁的那一个。
75年生,Kate一点不怕岁月肆意钻进身体爬上脸庞,因为她的目光仍然如20岁般燃烧着。
她的角色也是一样,几十年来做着梦,悔恨着背叛,忘不掉旧爱,不甘,妥协,想爱,再背叛,再爱,再被背叛,再受伤害。
故事是怎样的根本不重要,因为老Woody在嘲笑整个人生。
你我的人生。
可是为什么还会热泪盈眶,是因为在最不妥当的地方听到非常遥远的《You belong to me》,还是他的嘲笑穿过屏幕再次击碎了骄傲的人。
我反省了一下,观影过程中我竟然好几次觉得Kate会不会崩溃会不会想不开会不会跳海,我真是被狗血冲昏了理智!
Woody啥时候给过这样的结局,怎么可能,当然是狼狈地活下去,或者狼狈为奸地活下去,哪怕再残破,再颓废,再无济于事。
There is no wonder ever。
她毁了她的前半生,但她仍然过不好后半生。
那个和自己过不去的原因,其实才是永远目光如炬的理由。
P.S. 音乐加十分的话,灯光加一百分。
我太爱这片子的灯光了,头一次爱一个片子的灯光……片子结束了,我多坐了一会儿,老Woody并没有忽然出现,我迅速走进了曼哈顿的秋夜。
P.P.S. 我那么爱摩天轮,感觉自己的爱好也被戏谑了一把。
讨厌。
这是一出发生在六、七十年前夏天纽约康尼岛的家庭悲喜剧。
对我来说,我在即将开始的夏天之前看完了这部电影,并且也即将去另外一个海岛度假,这部电影里的康尼岛,游人辐辏、喧闹,海岸线算得旖旎迷人,开启了我对假期的想象,但这里发生的这一出家庭团圆、失散,偷情、横刀夺爱、失恋、痛失爱侣,等等这些情节,却如此剪不断理还乱,如同摩天轮的一个又一个轮回。
康尼岛是纽约布鲁克林区的半岛,这里在20世纪初到六七十年代是其兴盛期,游人如烟,娱乐设施发达,但影片发生的五十年代,康尼岛却已经开始显示了没落的征兆。
剧中的主要人物,年轻的剧作家米奇,餐厅服务员金妮,木马经营者,女儿,都在这个夏天遇到了让他们此生难忘的情节。
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夏天,潮湿、炎热,像梦境。
而这一切之后,每个人的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当初,一样的单调乏味、无意义,但是生活其中的人已经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了,变得更糟。
就像是物理学里的“衰变”一样,物质还在,但是内在的结构已经变了。
一个摩天轮的寿命有多长,也许就和康尼岛短暂的繁荣期一样。
而金妮家里对面的那座摩天轮(wonder wheel),也像是一种诱惑,她厌倦了这里的嘈杂和生活的单调乏味,但内心深处是渴望着一些东西的。
同时摩天轮像一只城市的眼睛,无日无夜地观察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而那个无时无刻都戒不掉纵火毛病的顽童儿子,就像是康尼岛在即将没落的环境成长起来的下一代一样,简直不可救药。
伍迪艾伦说《摩天轮》是他迄今最好的作品。
女主情人米奇喜欢上了她的继女卡罗琳娜。
卡罗琳娜正在被追杀。
因为她不小心把黑帮丈夫的事情泄露给了FBI,黑帮丈夫安排人追杀她。
金妮看到追杀卡罗琳娜的两个人正在离开她们打工的餐厅。
这俩人看样子刚和餐厅老板说完话。
她赶紧跑过去问餐厅老板和那两个人说了啥,老板说他们问卡罗琳娜在哪,她告诉他们她去一家披萨店约会了。
金妮立刻找到电话亭给披萨店打电话,她语气急促说要找一个客人,名字叫…就在这一刻,她突然想到了什么,她沉默了几秒,最终她没有说出要找的卡罗琳娜或者米奇的名字,只是默默地挂了电话。
这是一个考验人性的时刻,正要说出要救的人名字时,她意识到了她恨卡罗琳娜、恨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情人米奇。
如果她说出名字,卡罗琳娜就能躲过追杀,米奇一定会和她在一起。
如果她什么都不说,当作不知道,让一切发生,卡罗琳娜就会被杀。
她选择了没说。
如果你是金妮,你会怎么办?
电影开篇我们见到金妮时她是个中年妇女,面容疲惫,在游乐场一家餐馆做服务员。
可她年轻时是个演员,第一次婚姻因她出轨而破裂。
之后她带着儿子嫁给了卡罗琳娜的父亲汉姆迪,汉姆迪是个酒鬼打骂她,但也依赖她。
令人窒息的生活,金妮认识了游乐场海边救生员年轻的米奇,米奇是个作家。
一个演员、一个作家,都是文艺青年,他们聊契诃夫等,很快热恋在一起。
金妮期待米奇能把她从自己绝望的生活中救出来时,米奇爱上了卡罗琳娜。
当她发现追杀卡罗琳娜的人在去的路上时,她直觉是要通知卡罗琳娜,餐厅电话坏了,她立刻找到电话亭,拨通了披萨店的电话,但是当她要告诉披萨店客人的名字时,她恍然想到了什么,如果她说出卡罗琳娜和米奇的名字,就能救卡罗琳娜,但她没有说。
能怪她吗?
如果是你,怎么办?
会不会说出卡罗琳娜的名字。
我真希望她没看到那两个人已经去追杀卡罗琳娜。
她什么都不知道啊!
伍迪艾伦在自传《毫无意义》中说:片名是《康尼岛白鱼》(Coney Island Whitefish)。
那些不熟悉当地命名系统来源的人请注意,它指的是夜里很多人在木板人行道下做爱。
然后,避孕套被扔进大西洋,不料随着涨潮又漂回岸上,于是它们被称作康尼岛白鱼。
解释这部分鱼类学的场景从电影中剪掉了,剪辑师艾丽莎用《摩天轮》这个片名拯救了这一切。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人生这趟逆旅中,我们是迎难而上、奋勇前行,通过努力不断活出自我?
还是将命运之绳交到别人手中,完全被他人的好恶、喜乐所支配?
而在感情的世界中,我们是一味追求所谓的“爱情”,还是珍惜已有的幸福?
好莱坞著名导演伍迪.艾伦2017年的电影《摩天轮》中,女主人公用自己的悲惨命运给出了答案。
那些攀附于他人的“可怜”愿望,就如同缓缓上升的摩天轮,一时看似高耸入天,但很快又会将你送回地面,而所谓的“巅峰”体验不过是幻梦一场。
一、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故事发生在康尼岛,女主人公金妮在岛上的游乐场餐厅担任服务员。
然而,每天在嘈杂、纷乱的环境中上班让她心生厌恶,她觉得这就是个“垃圾至极的乐园”。
工作中,她是餐厅服务员;回到家,她仍被锅碗瓢勺包围着。
年轻时,金妮是一个颇有前途的年轻演员,可如今她却是个被生活所困的中年妇人。
很快金妮迎来了自己的四十岁生日,老公请朋友们到家里开party,帮她庆祝生日。
可金妮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年华的流逝,让她深感岁月蹉跎、生活无望。
于她而言,四十岁就是生命的“墓碑”。
而朋友的话——“一眨眼的功夫你就五十岁了,到那时你就希望自己四十岁了。
”更狠狠刺破了她心底的脓疮。
绝望里的金妮和康尼岛的海滩救援员米奇成了情人,年轻、帅气的米奇给她平淡、“灰暗”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和米奇在一起,金妮重新焕发了活力,变成一个沉醉在爱情里的“小女生”。
金妮生日时,米奇送给她一本书。
而米奇生日时,金妮却偷了丈夫的钱,买了一块价值500美金的怀表送给他。
米奇的出现,让步入中年的金妮重拾了年少时对爱情的憧憬。
同时,米奇作为戏剧系的学生,一直希望创作出自己的”伟大”剧本。
而金妮则期盼有一天能在他的剧本中,出演一个角色。
在金妮看来,救生员米奇,是那个能将她从混沌生活中拯救出来的“大英雄”。
金妮希望有一天能和丈夫离婚,并和米奇结合,而米奇却觉得她的想法荒谬可笑。
如果说,金妮在米奇身上看见了生活的希望,而米奇却只不过想寻求一时的刺激——米奇告诉她“你不是我交往的第一个漂亮的有夫之妇”。
如果说,金妮给予米奇的是燃烧的爱情,而米奇不过视她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消遣。
张小娴说:“好的爱情是你透过一个男人看到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
”女主为了那所谓的“爱情”,不惜辜负丈夫,冷漠孩子,对“情敌”更是深恶痛绝,借刀杀人。
而这一切让米奇对她越发厌恶和远离。
把生活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是一件多么虚妄而无助的事情。
缥缈不定的未来、患得患失的担忧,让金妮常常处于狂躁不安之中。
而最终等待她的,只能是希望破灭后的无尽伤痛。
正如郑渊洁所说:“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意味着把失望留给自己。
”二、伤害他人 也是在毁灭自己影片《摩天轮》的开头,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拎着行李箱独自来到康尼岛。
她叫卡洛琳娜,是金妮的丈夫哈姆迪和前妻所生的女儿。
年少无知的卡洛琳娜,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一名黑帮大佬,并导致母亲在遗憾中过世。
这次,她从丈夫身边逃走,前来投奔父亲。
卡洛琳娜告诉他,因为泄露了黑帮秘密,她正遭到组织成员的追杀,已然走投无路。
米奇痛斥了卡洛琳娜过去的任性和鲁莽,但看见亲生女儿如今身处困境,还是决定收留她。
他安排卡洛琳娜在金妮的餐厅工作,并拿出积蓄供她读夜校,希望帮助女儿开始新的人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卡洛琳娜和救生员米奇相遇。
两个年轻的生命相互吸引,彼此靠近。
米奇“天生诗意,拥有作家的梦想”。
夏天结束后,他就要前往纽约攻读戏剧学的硕士学位。
他对于人生、爱情一直抱有一种戏剧化的浪漫想象。
卡洛琳娜身上的传奇色彩,令他深深着迷。
米奇觉得卡洛琳娜是“经历过真事儿”的,和她相比,自己的生活太平淡——“我只晓得看书”。
米奇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年轻、美貌而又饱经世事的卡洛琳娜。
而卡洛琳娜并不知晓米奇和自己继母的婚外情。
她毫无顾忌地向金妮倾诉自己遇到米奇后的悸动和欣喜。
这让金妮倍感焦虑,心生嫉恨。
当卡洛琳娜和米奇在餐厅约会时,一直追踪她的黑帮成员出现在康尼岛。
金妮知晓后,本想赶紧打电话通知卡洛琳娜,让她设法逃走。
可是,当金妮想到情人的背叛、丈夫的偏袒——于她而言卡洛琳娜似乎就是那个应该消失的人,她缓缓放下了手中已拨通的电话。
金妮的故意“不作为”,放任了惨剧的发生。
卡洛琳娜被黑帮成员抓走,并最终销声匿迹。
影片最后,米奇已全然知晓了金妮的“残忍”,他质问道:“你怎能忍受带着这样的心境活下去?
”董卿说:“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
”疯狂的嫉妒支配了金妮,而毁灭他人所带来的不安,犹如一个心灵的黑洞,必将在余生不断蚕食她。
如巴金先生所说:“良心的责备比什么都痛苦。
”三、珍惜身边人 感恩所拥有金妮的丈夫哈姆迪,在游乐园工作担任旋转木马操作员。
他是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相比米奇的健壮和英俊,他多了几分憨实与沉稳。
然而,哈姆迪对金妮的爱却是真挚而醇厚的。
当金妮发脾气不想洗碗时,他站起身,说自己来洗。
当金妮过四十岁生日时,他请来一帮好友帮她庆祝。
他知道金妮喜欢录音机,于是在她生日之际买来送她。
他认为四十岁的金妮和刚认识时一样漂亮,他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家伙”。
当金妮焦灼、不安,歇斯底里发作时,他在一旁无奈地挥动双手。
当他发现金妮偷了自己给女儿攒的学费时,他也只能默默接受现实。
女儿卡洛琳娜说:“他(哈姆迪)是那么地依赖她(金妮)。
”而在和哈姆迪的这段婚姻中,金妮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背叛者。
她背着丈夫和米奇偷情,婚姻成了她追求幸福的绊脚石。
她对丈夫的爱好毫无兴趣,对丈夫的付出毫不感激,而只想从他那多捞点钱——一笔不菲的奖金。
为了讨好情人,金妮甚至偷了哈姆迪给女儿攒的学费,买了昂贵的礼物送给米奇。
她内心一直焦灼、不安,却从未好好珍惜过身边人,感恩过他的真情和付出。
影片结尾,当伤心欲绝的哈姆迪再一次问她:劳动节要不要一起去钓鱼时,金妮依然决绝地说出了:“不”。
古语说:“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生活中,我们不断索取,而常常忘记了感恩已有;我们心存高远,而往往忘记了珍惜当下。
稻盛和夫说:“活着,就要感谢。
”感谢生命的馈赠和给予,感恩他人的好心和善意。
“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而影片中,金妮对丈夫哈姆迪的“好”一直视而不见,于她而言“现实”就是一滩令人窒息的死水。
因而,她执着于那虚妄的“爱情”,拼尽全力想要抓住“更多”。
最终,她剩下的只有破碎的心和残缺的灵魂。
四、结语人生的旅途,谁都不会一帆风顺,谁又不是笑着、哭着、乐着、痛着一路走来。
然而,无论生活有多辛苦,未来有多遥远。
当我们停下脚步,用心感受,就会发现生命中已有太多的美好和感动。
当我们带着感恩的心重新上路,内心平和的力量会支撑我们走得更快、更远。
古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人生之路上,我们要永远将希望的缰绳紧握在自己手中。
不做那“攀援的凌霄花”,我们才是自己的“大英雄”。
临近结尾时Ginny的一段长镜头、一气呵成的台词与灯光的追加,直击内心。
那个时候装扮好自己仿佛要迎来一段醉醺状态下的美好憧憬,却被人质疑,而自己意图遮掩犯下的错,故意逃避却似乎习惯于此从容不迫,想要给外人留下一个美好的个人形象,让他人认识到自己是善良的、无辜的、坦诚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直到最后以一种毁灭式的“宣誓”来证明自己,其实是赤裸裸的逃避,不敢直面自己的懦弱。
看到这一幕觉得像极了有时候声嘶力竭吵架或者意欲选择逃避的方式做事时的自己,但自己毫无察觉,像是一种情绪的习惯,习惯于找借口逃避、找依赖/物/人去试图拯救自己,从而去达到自己梦想的那个状态,但其实都是自己在原地打转。
以为找到那种借口和依赖时是看到了希望,摆脱了以前不想要的一切,其实只是像在摩天轮顶端看到的那一秒的壮阔风景,而后转瞬即逝,又要回到原点,并一直轮回。
如果没有找到事情的本质,自己将永远陷在自己的苦恼和情绪中,还是会软弱,还是会逃避,还是会幻想,还是得不到。
这让我想起我在大学时给自己起的网名:没人会来拯救你。
这像是一种讨好型人格,从小的教育中要自己保持优秀,让大人们称赞说这是个听话的孩子、努力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在遇到问题时总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逃避、为自己开脱,以保持自己的完美形象,而不是去解决问题。
可长大后虽然想逃离这种思维模式,可思维惯式使自己仍然处在逃避的状态。
随着近几年的成长,越来越敢于认识自己、直面问题,好像能欣喜地看到自己在跳出那个摩天轮一样的怪圈,也算是一种警醒和惊喜。
所以我那个网名的后半句以前只留在自己心里:没人会来拯救你,只有靠自己。
伍迪艾伦的电影,有的看过三遍,大多至少看过一遍,昨天突然翻到这部,或,居然没看过。
赶紧安排上。
金色的梦幻般的光束打在中年ROSE金黄色、乱糟糟的头发上,像极了她的人生。
乱七八糟的生活:过气的演员,如今在不起眼的餐厅端盘子,找了一个肥猪一般的平庸的丈夫,还有一个跟前夫生的不省事的儿子。
这样的日子,确实不算特别体面,但是放在中年ROSE跟前,尤其“一地鸡毛”,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她自认为自己曾经是演员。
这就是人,人为什么会痛苦?
因为人有欲望,人会比较。
如果是一个从小父母就是端盘子的女孩,她可能会发现生活还挺有意思的:有一个爱自己的老公,端盘子的工作虽然地位低钱少但是相对轻松,家就在旁边。
真正的事少离家近。
还有一个虽然有着奇怪习惯,但是有潜藏才华的儿子(那么精准放火也算是一种能力吧)。
你会发现,思维变了,你看到的世界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是中年ROSE并不,她仍然幻想自己是一个女演员。
那么这样的属于普通人的幸福在她看来,简直是地狱般的人生。
于是她选择一次又一次的出轨,她的意图,好像观众特别能理解——纯粹为了逃离。
但是她逃离了吗?
当她自认为爱她爱的死去活来的小情夫遇到了比她更年轻漂亮的人,一切又崩塌了 。
这多像她乱糟糟的头发上的梦幻的金色。
全是光影,皆为虚幻。
所以症结在哪?
不如回家,好好洗个头发,梳理自己的人生,再去正视那一抹阳光,而不是光管陆离的影子。
米奇(贾斯汀汀布莱特饰)颓了,因为两个女人。
都说沉浸在爱情里的男女眼里有星光,米奇的眼中可不止星光,流星如豌豆粒般下个不停,砸得他怀疑人生。
让米奇颓的两个女人,人物关系是母女,准确地说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母女。
继母金妮(凯特温斯莱特饰)身份是游乐场的服务员,她曾有过两段婚姻。
在第一段婚姻里,她背叛了丈夫,和剧场同事上了床。
第二段婚姻中,她又和游乐场的救生员米奇发生关系,并爱上了他。
女儿拉罗莱纳(朱诺坦普尔饰)年纪轻轻,却也是结束过一段婚姻的女人。
与金妮第一段婚姻不同的是,她的婚姻充满血雨腥风,因为自己的丈夫是黑手党成员。
因不堪忍受丈夫种种恶习,在爱面前心碎的她,选择了回到老父亲汉姆蒂(吉姆贝鲁什饰)身边。
金妮正是汉姆蒂第二任妻子,两个情敌就这样猝不及防遭遇了。
金妮很痛苦,痛苦的来源皆源于自己继母的身份。
钟情于婚外恋的她,知道自己与米奇的关系是见不得人的,但拉罗莱纳却可以明目张胆和米奇约会。
亲眼见自己爱的男人和别人约会,继女又当面对她说米奇种种的优点和对自己的好感,金妮有些崩溃。
金妮认为是时候做出自己的决定了,金妮决定和米奇私奔。
自古红颜多薄命,美男看年轻。
母女二人相差近20岁,若让一般渣男只能选其一,他当然选了年轻的拉罗莱纳。
怎奈米奇大哥是读书人(某戏剧学院硕士在读),读书人自古就矫情,无论中外。
孔乙己偷书不叫偷曰“窃”,米奇各种不伦恋,是打着寻觅灵魂伴侣的名义,义正言辞。
没遇到拉罗莱纳前,米奇的灵魂伴侣是金妮,同时钓到了母女,只能选择其一。
他不好意思渣的太绝,只好配合夸张的演技,打着种种“不合适”“原来你是这种女人”的谎话,拒绝了金妮私奔的要求。
米奇大哥也忒小看了金妮。
金妮偷了丈夫所有私房钱,诚意要和米奇大哥私奔,却遭拒绝。
她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只要功夫深,演技好,够深情,天下就没有推不倒的男人婚外情。
然而,金妮是个奔5张的妇人了,在她这个年纪再扮深情,欲盖弥彰。
无奈之下,剑走偏锋,她将继女的消息,告诉给了继女的黑手党前夫。
当黑手党带走继女拉罗莱纳后,金妮也彻底失去了米奇,因为米奇发现了真相。
男人玩只想好好玩,当玩出火的时候,第一时间想的不是灭火而是逃跑。
米奇发现拉罗莱纳的丈夫恐怖如斯手持机关枪,哪敢再沾花惹草。
金妮和米奇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生活。
米奇继续凭借读书人的人设,各处撩妹。
经历过两次婚外情的金妮,终于发现了自己在两段婚姻中皆选择背叛的原因。
金妮背叛婚姻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妨看看摩天轮。
上到云端时,目空一切,紧张刺激,落地时身心踏实,难免失落。
有人说爱情是忘怀是虚妄是棉花糖,有人说婚外情是眼药水是手机关机是通货膨胀。
亲自上摩天轮看看吧,那里有一切解释,却不能解释一切。
故事大纲说完。
五一假期大家各有目的,游玩的朋友推荐你们去天津玩据说是亚洲最大的摩天轮。
去过的朋友可以给我留言,顺便告诉票价、路线和攻略。
谢谢。
「铮论」影视刺客 锦衣夜行
象征、符号和人物(symbol & personnage)三星半,半颗给肥温的超焦虑神演技,焦虑地我都在电影院里坐不住了这个角色简直太适合她了!
一个对自我身份不能认同的、在内心总是要依赖外界才能完成自我认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生活困难的不断增多而遭遇越来越多的纠结,她们总是想“逃离”,逃离遇到的困难、逃离自己不断逝去的青春、逃离自己离当初设定的那个“自己”越来越远的遗憾,她们以为离开此地、开始新生活就可以摆脱一切困难,其实恰巧是她们内心无法自我认同、力量又不够强大去改变,所以才将视线转移到外界,以为所谓的“爱情”、一个“完美的情人”,将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带自己逃离眼前这个“烂摊子”。
其实她们也并不是爱这个人,而是渴望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从女主第一次和男主在海滩边偷情时叙述自己的过去就可以看出,男主突然从镜头旁闪进画面拥吻她、打断她,而她本应该是看着对方说话,这个镜头揭露了她其实并不在意和谁说,她只是想说给某个人听。
再看电影海报,女主身后窗外的巨大摩天轮象征一个童话般美好的想象世界,可是她却被关在如铁笼里一般动弹不得。
然而关住她的并不是她的婚姻,而是她自己。
而男主的身份设定也非常用心,海滩就需要有救生员,他坐的高、看得多,每当海滩发生险情,他就前去救援,可是救生员也只能救人水火,却无法陪生还者回家继续生活。
灯光全片的打光都带着魔幻的色彩,处在幻想中的肥温,背后总是顶着一个温和到不真实的桔色光,连发丝都散发着圣母的光泽,然而一回到现实、面对她老公,灯光就变得黯淡无光,甚至在后半段和女二对话时会突然变成深蓝色异域的灯光气氛,二次加深人物此刻的内心感受。
叙述 & 对话 (narration & dialogue)从《安妮霍尔》开始,伍迪艾伦的片子就执着于主角突然出境开始对镜头直接叙述,仿佛是带观众采访剧中人的评论记者。
而这次干脆从一开始男主就大大方方以旁白的身份对观众讲起他遇到的故事。
(我更愿意相信这个男主多少映衬出伍迪艾伦自己的性格特征:一个深谙如何勾引这些在现有生活中不尽如意的女人们,只要说她们没有听过的旅行、和她们聊她们幻想过的梦想,并且给她们一个仿佛可以拯救于现实困境的罗曼蒂克式的爱情并且最重要的是在该“甩锅”的时候发一张“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我却愿意如此真诚地告知你我的真实感受”的好人牌......看到这真的是很气愤)。
对话多而深向来是伍迪艾伦的优势,往常他擅长赋予对话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情调(本片的配乐又重现了这种小资情调、vintage的风格),而这次他却将一个离婚、再婚、穷困到偷老公床下的小金库去给情人买生日礼物的社会底层中年妇女的内心世界通过叨逼叨的对话淋漓尽致地塑造出来;相反的,对话一多,镜头语言再运用不佳,又很容易被人吐槽成戏剧腔,这也是伍迪艾伦每次剧本游走边缘的境地,对话要么给电影锦上添花,要么拖镜头和情节节奏的后腿。
总结来说,本片对女主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成功,尤其肥温的神经质表演极其到位,让人抠爪挠心。
但老伍迪的片子向来善于刻画人物内在故事(小情节)多于外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大情节),所以如果你不好探究精神世界这口,可能会觉得本片神烦而又些许平淡。
PS最后,想对剧中的女主说几句:其实逃避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要寄希望于除自己以外的任何外部世界,不要幻想有人来救自己,无论多难,勇敢地面对自己,学会泰然自若,哪怕是失败的、悔恨的、无法再成功的自己,就接受她现在的样子!
哪怕用一整年的时间只是学会不再评判自己......自我认同后,你会发现你有力量去处理外部的纷繁困难了。
没什么好说的,这片子就这样吧......Woody Allen21世纪以来这种爱情小品确实比上世纪那些深刻自我剖析的纽约都市小品差了点意思,不过能看还是能看的,毕竟整个框架和风格摆在那。经过《朗读者》和这部我再次确定肥温有种能在贵妇和村姑之间来回无缝切换的气质,JT唱歌还行,在电影里就有点太嫩了。结尾意料之中,又是人性与爱情的斗争,按老头子的作风我还以为会加上一声枪响,可惜没有。又见这种手持晃动跟随演员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矛盾的镜头,只能说他的电影里有些变了,有些一直没变。
蓝色茉莉的歇斯底里,伍迪艾伦电影一贯的文艺渣男,还有Storaro亮眼的色彩,算是小老头这几年整体观感比较不错的片了
沉浸在老头光怪陆离的镜头中,卡洛琳娜消失,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伍迪艾伦不行了
嘉年华式的凄凉感。导演作品中喜剧与悲剧的界限愈发模糊,从热血沸腾的表达者转变成伺机窥视的沉默者,以混合着鄙视、嘲讽、同情与钦佩的视角冷眼观察一切。他用沉甸甸的前尘往事填满人物,再用一根稻草令其崩溃。失败是所有人的,无人幸免于难。 导演八十多岁了,不为名不为利,跪求好莱坞放过他。
海滩救生员,听起来就很工口。
整个观音过程都想有人狠狠抽女主大嘴巴,追寻爱情没错,可是不能坑骗老实人,本以为她会去直接告密的,导演安排的是她见死不救,也没差到哪儿去,这女人活该不幸
舞台剧版狗血故事,话唠撕逼一堆,无非是说女人指望爱情拯救自己这件事,是靠不住的
伍迪艾伦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把所有演员都变成话痨和神经病。老头子最近几年的片子都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纽约地标,神奇转轮,一圈落地,一切如常。伍迪艾伦的中年危机婚外恋,老题材了,不满现状的女人歇斯底里发作一番,最后徒增悲伤回忆。提到一群人,美其名为过度浪漫者,注定生而走向悲剧,于他们,自我的死亡和宿命,庸常生活对人生意义的摧残,日日如鲠在喉却也一秒无以逃脱。
中年婦女危機
在woody allen的片子里肯定排倒数了
虽然小老头儿永远都在拍婚外情,但这故事也太俗套了吧,肥温用力塑造的崩溃女性形象也没有超过“蓝色茉莉”。最成功的大概就是五颜六色的画面了,其余都是浮云,尤其是爱情。
爱到扭曲,歇斯底里。整部影片都在玩火,玩火的少年,玩火的少女,玩火的少妇,玩火的浪子,玩的都是欲望。电影留下了淡黄色的光晕,仿佛一道残阳打在肥温的脸上,身后是静止的摩天轮。
都觉得俗不可耐,但,那不是恰恰说明,人间皆是这样的故事吗?
象征永恒的摩天轮,见证人间的狗血剧
雨光之下,园林之中,海滨乐园罪与罚,人妻爱上救生员,沉默电话,纵火烧身……伍迪艾伦玩起契诃夫和尤金奥尼尔也挺溜嘛
两个字:难看。我可能对朱诺坦普的法令纹过敏
没啥新意的鸡毛蒜皮,结尾还不明不白。
3.5 Vittorio Storaro的摄影以及温斯莱特的表演都可以用iridescent来形容,然而两位JT总感觉是在背台词。OST日常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