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本片纯粹是因为摩根·弗里曼的原因,因为他的表演很有魅力和亲和力,前段时间刚看过他的《为戴茜小姐开车》,所以对他颇有好感,后来发现【10件或更少】的导演原来是《天使之城》的导演布莱德·希伯林,所以对本片有些期待.喜欢娱乐性的片子的人对本片可以放弃,因为其大段的对白和简单的场景让我想到昆丁·塔伦蒂诺的处女作《落水狗》,不同的是它少了《落水狗》中昆丁式的超酷对白,所以如果你想在本片中看到诸如对麦当娜《like a virgin》那么有创意的调侃是不可能了,但是如果你喜欢象《大人物拿破伦》或者是《杯酒人生》那样淡淡的讲述人生的生活小品,或者是反好莱坞叙事模式的独立电影,相信本片还是值得你一看的!摩根·弗里曼这次可以算是本色派表演,片中充分发挥了他擅长表现的一类角色,故他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稳定的!P.S.:片名【10件或更少】(10 Items or Less)从字面上看,也许翻译成“不多于10件”更容易理解。
美国的超市结算台有“不多于10件商品”与“超过10件商品”之分,如此细化想必能为顾客节省宝贵时间。
所以10 Items or Less是超市结帐的专用通道!
片名《10件或更少》(10 Items or Less)是超市收银台的一个标识,可能在美国的超市,结帐的时候将10件以内的商品跟更多的商品区分下来,基本上还是挺科学的,毕竟人家讲效率,这样分是为了节约顾客时间,国内的超市应该效仿一下嘛。
轻松简单的片名,让人在看片之前不会思前顾后的猜疑片名跟剧情的联系,偶尔一个巧合看到网站下载区这个片名,马上就吸引了我,也还真的没有让我失望,算是一个意外的小收获吧。
先谈谈主角 呵呵 第一次看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freeman 感觉真的好free)是他在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演一个低调、安静却又能在监狱搞到任何商品的囚犯。
这个片子我几乎看了4遍,是他非常出色的一部,从那以后,他身上那种平静的哲人气质深深吸引我。
一直很喜欢他在戏里那种慢条斯理讲话的神态、稳健的步伐、缓慢的语速、低沉而磁性的声音。。。
每每看到他那张布满皱纹略显沧桑的脸,即便是空白的台词,也能仿佛感觉到你身边一个哲人在无声的诉说人生的故事。。。
他,就是这样一个让你觉得很亲和的演员,很平静也很生活。
从《肖申克的救赎》到《冒牌天神》再到06年底的这部《10件或者更少》,他的演出依然保持这种让人很亲近很和蔼的状态,这是他独有的气质,区别与阿尔帕西诺的睿智不羁、老罗的恻隐锋芒,他表现得更多的是一个智者对生活、对人生的诠释。
这3个演员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虽然3位都已年过60,但摩根·弗里曼身上那种独特的成熟始终是另外两人不能比拟的。
女主角帕兹·维加Paz Vega,西班牙籍明星,在片中她正好演一个西班牙女人,一个超市的收银。
西班牙女演员给我的感觉向来就是那么神秘赋有魅力,大家熟悉的佩内洛普-克鲁兹跟她都是比较有名的西班牙女星,查了一下,她是西班牙佛投格拉玛斯奖、戈雅奖获得者,外型爽朗属于I LIKE型,在片中的表演也是屡屡给我惊喜,当然她以前的片子我没有过多的印象,只知道她在阿莫多瓦的《对她说》里面有一些戏份,她主演的《露西亚的情人》在我电脑里面至今没有看,当然这部片子是留给我自己的惊喜,迫不得已的时候会拿出来品味。
片中男女主角的生活可以说是两条平行线,一个是好莱坞明星而另外一个却是超市很不起眼的收银员,看到片尾才知道是男主角决定去小超市体验角色的感觉,才与女主角产生一个小的据点,两个不同阶层的人,从相识、相知,到最后的互相的勉力到分开,也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虽然一天时间但是也足够了。。。。
片中弗里曼饰演的老演员已经很久没接戏了,因为为了扮演一位超市的经理,他来到市郊一家小超市考察,但没想到说好了一个小时后来接他的司机虎头蛇尾的没有赶来,而他的手机又没了电,导致他只能徘徊陪生意清冷小超市,超市只有3个营业员,经理也外出不归,最后经济公司联络不上、家也回不了,只能落得个非常的尴尬的局面。
弗里曼在超市晃来晃去,与一名叫斯嘉丽(帕兹·维加)的女营业员邂逅。
斯嘉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生活、婚姻一团糟,但这些丝毫掩盖不了她年轻的生命赋予她的韧性和美丽。
这时,毫无头绪的弗里曼向斯嘉丽求助,斯嘉丽答应一旦将本日的工作全部完成后送他回家,在得知斯嘉丽正要参加一个文秘的面试之后,弗里曼给予她很大的鼓舞,并帮助她完成面试前的种种准备。
大致就是这个情节,对于剧情的解释,我向来不喜欢说得太明了,这部片子也不存在所谓悬念,只是本来很平淡的情节是需要各人去体会的。
整个片子的剧情没有多大波折,从头至尾都是两个主角平淡的对戏,心情随也随片子的情节一路疏缓而至,也许是看多了让人费心力的东西,这种平淡的发展更能打动我。
女主角的一颦一笑,男主角幽默的对白。。。
这些微妙的小细节,时而触动我疲惫慵懒的神经,很适合工作一天下了班的我,感觉甚是舒坦啊。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品味。
燥热的午后,明亮的超市,轻快的乐曲,脾气暴躁的女营业员斯卡雷特,体验生活的老摩根,一日旅程,信任的开始。
我们上路。
你知道,超市有一个专门的结帐通道:10件或更少。
老摩根说:10件或更少。
说出你最厌恶的10件事情。
不要思考。
斯卡雷特:我的脚,我的婚姻,我的衣服,迟钝的人,问路,纸张和塑料,谎言,急需的钱,生活穷困。
老摩根说:10件或更少。
10件你一生梦想得到的,想拥有并且只能拥有10件的东西。
斯卡雷特:我的车,我的外甥,我的烤箱,我家后面的那棵树,风,任何音乐,下雨时的头发。
只有7件。
斯卡雷特:到你了,10件或更少。
最想要的。
老摩根说:妻子,孩子,他们的朋友,早晨五点半的咖啡,肠胃好,不交额外的税,长齐牙齿,性爱,好文笔,透气棉,还有···好结果。
已经11件了。
只是,只是,我们讨厌一切让自己讨厌的事情,也喜欢一切令自己喜欢的东西。
量化点,10件,或更少。
在对自己的生活下决心做出改变之前,每一天,我们都过得自怨自艾。
平淡,是种切肤的折磨,消耗掉每一分并不多余的体能,吞噬掉曾经拥有的万丈豪情。
总是有一个,在梦里都无法到达的地方,那是一片后乐园,那里,每一寸土地,光怪陆离,每一件事物,光鲜夺目。
说什么,在平平淡淡中寻找生活的真谛,都是云烟,虚无缥缈。
爱过的人,永远是少年,永远,只是梦幻。
向晚时刻,感慨时光,暮霭沉沉,支离破碎。
其实只是,丢失了勇气,每一秒钟,激情澎湃进入下一秒的勇气。
继续上路吧,在无味,且日益令人厌倦的生活中,就像不曾被打磨,不曾被中伤一样,继续上路吧。
从面试的公司出来,斯卡雷特说:再问我,再问我一次,10件或更少,我最想要的。
老摩根说:10件或更少。
斯卡雷特:这个工作。
很好,至少现在,有8件了。
至少斯卡雷特决定,不会再回那个烦闷的超市,继续令人烦躁的工作了。
像老摩根说过的,很好的结果。
跨出一步,眼前的路,不再逼仄狭窄,瞬间,海阔天空。
在车里道别。
斯卡雷特始终自信的笑容。
老摩根对工作重拾热情。
两人说:我们不会再见面了。
这一天的旅程,已经足够丰富,虽然,能够实现的梦想,只有10件或更少,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一件一件去实现,就好了。
老摩根说:这是属于我们的约定。
我们活着,我们工作,只要开始,就好了。
只要开始,就好了。
就工作吧,就恋爱吧,就生活吧,就尽情歌唱吧,就忘情舞蹈吧,就聆听吧,就倾诉吧······ 彼时,也许真的,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后乐园。
一个人下班,回家,一个去买菜,一个人做菜,一个人买瓶酒。
猛喝几口。
该死的,这就是我的生活。
打开在线电影,看到 freeman的这部电影,其实我以前看过。
但是这次真的是有惊艳的感觉。
我就像那个女猪脚一样。
生活一塌糊涂。
总觉得自己就站在那个 10 items or less 的位置。
做的比别人多,得到的比别人少。
如果问我最想要10样东西。
、1我的家人 2 一台能上网的电脑 3很多的朋友 4 每天早上去公园晒太阳 5 天上的云彩 6 看很多的书 7 我想要一个房子(自己赚的不是家里给的) 8 S E X 9 旅行 10 可以帮助别人。
很喜欢freeman这次演的这个角色。
游离在外,积极乐观,喜欢模仿和观察别人,赞美每一个人的优点。
要么好好活着。
要么死去!
·说:这是属于我们的约定。
我们活着,我们工作,只要开始,就好了。
在"10 items OR less"通道结帐,意味着你可以节省时间.最想的事情欲速而达,也最好不要超过10件,所以最后女角想要的只是那工作,带着一份乐观和自信,去完成自己心中的"10 items OR less".这也许就是影片想告诉我们的.
告诉我十件你喜欢的事:车子,外甥,烤箱,我家后面那棵树,风,音乐,下雨时的头发...嗯...才七件啊,还不到十件呢!
该你了,十件或更少。
我最想要的...妻子,孩子,他们的朋友们,早晨5点半的咖啡,肠胃好,不交额外的税,长齐牙齿,性爱,好文笔,透气棉,还有...好结果。
已经11件了...你才25岁,要知道我30岁才演了我的第一部电影,你怕什么,你还那么年轻,有的是机会呢!
片子节奏不算快,Freeman的演技也没有太大空间可秀,不过他扮演的那个乐天派还是蛮可爱的,不关乎爱情,只是鼓励和赞美,对每个陌生人,对那个特别的超市收银员。
生命中在乎的事情太多了,挑出10件来的不是大同小异就是特别离奇。
那又能怎样,能代表人生的不过是个积极的心态而已嘛。
我想,这就是片子所要表达的吧。
电影《10件或更少》中,女主人公是一位年轻貌美、聪慧能干的西班牙女郎,但与她终日相伴的是一家郊区小超市的“10件以下商品收银台”——她深深厌恶着那里机械而繁重的工作,以及自己无比失败的婚姻。
后来某天一位老牌演员忽然闯入女主人公的生活场域,并同行整日,以其豁达性情与深厚阅历为这个25岁女孩一洗心头蒙尘,让她看见其实自己的生活没那么糟糕。
整部电影节奏温柔、文艺,且抛出一个相当有趣的数字游戏:说出10件以下你喜欢或讨厌的事情。
影片告诉你,真正活得积极有味的灵魂,喜欢的事情会远远多于10件。
寻常市井中,如片中老演员那般“乐活”的姿态实属寥若晨星,多的是女主人公式平凡奋斗的年轻人群,在纷扰都市里搏未来生存的日子毋庸置疑要和无尽辛劳与烦忧形影相伴:疲于奔命、薪水不高、压力过大、工作单调、闲暇稀少……努力不去抱怨已属高度乐观,强颜欢笑从少有的闲适感里挖出10件喜欢之事显然过于梦幻。
令我们真正在意的事不多,10件或更少。
我觉得对于在大都市闯荡打拼的年轻人而言,生活的天平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砝码,即使你此刻手里仅简简单单攥着一两个前行的理由,维系心灵的平衡和有序才是你应当在意的事情。
何时何地,同自己的心和平相处,比什么都重要。
朋友圈里有不少刚离开大学校园、投身社会一年半载的职场新鲜人,与他们交流的若干片段剪辑在一起完全是一部反映青年心态的纪录片,一个经典的情节便是职场新人频频换工作,而其中心境平和者屈指可数。
“没意思”“不耐烦”是常见的解释理由,不少人的状态全然表现为一种持续奔波的茫然,他们对自己驻扎过的每一任东家都心存不满,抱怨职业与个人志趣不合,或者自怜明珠暗投被繁琐杂事消耗青春,或者全程一无所获未得到明显技能培养……打游击式换工作一大圈,消极状态却一如从前。
这一类职场新人起步时喜好不明,却格外看重自己每一步前行有什么收获,时时计算一份工作给予内心满足感的砝码分量,可谓“步步惊心”。
然而反复计较砝码的得失,却不知回头审视和调整内心天平的平衡,导致年纪轻轻竟暮气沉沉,聊起工作即如怨妇。
想说说与众不同的一个。
朋友J小姐自中学起便有志于媒体,高三当其他人抱着数理化题库和高考作文指南按部就班备考,她“不务正业”地挤出所有闲暇阅读报刊上的优质新闻报道。
上大学担任校刊主编,在宿舍通宵达旦写稿排版,假期通通用于各大社会媒体的实习。
毕业季新闻系同学都一窝蜂涌向公务员和外企,她上海的家里也托人给安排了妥舒适稳定的工作,男友留校读研,她却执拗一人拖着行李箱一路北上——那家知名媒体仅提供实习机会并没有承诺offer,“我就是喜欢做新闻,活这么多年唯有这件事带给我快乐。
”背对着千里之外家人忧心忡忡的目光,J小姐白日里在偌大的北京城为了一纸新闻四处奔波,晚上回到“蜗居”租房还要对付永远堵塞的下水管道,摆弄不太娴熟的厨艺准备隔日餐食。
大学班级微信群里渐渐涌现各种晒优越感的签约消息,也有人褒贬不明地嘀咕一句:瞧,咱们班也就北漂的那位同学还有新闻理想呢。
J小姐淡淡一笑,打开WORD文档继续编辑采访稿。
那家知名媒体最终破例给了她offer,还记得她签三方后和我说,最喜欢杨德昌导演的《一一》,因为拍得透彻、明亮,人不可能看到生活的另一面,所以为了避免患得患失,遵从内心的喜好去选择总是没错的,心安为上。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最近一次联系J小姐,她居然人在香港,听筒中依稀可辨四周熙熙攘攘的市井声,没想到她跑去了更远的异乡追随梦想的感召。
听到故人问候,J小姐语气里满是激动,吐了一串“好开心”。
聊起前程,压力大,异地恋,但暂时不打算回来。
“沿着最初的理想走下去,生活的确更累了,不过精神也更安定了。
”时光轻飘飘溜走好些年,J小姐生活的天平上始终只有两个砝码——喜欢,理想,可就是少得可怜的两个抽象理由让她心灵世界的运转井然有序,不汲汲于眼前得失,活得骄傲、平和而自在。
说起工作,许多青年将其理解为选择的问题。
的确,如今职业选择的范围和自由度都变大了,在一处干得不如意还有若干出口和门路。
但这不应成为青年逃避矛盾的万能借口,丰富的选择是为了让每个人更明晰内心真实的喜爱和在乎的人生志向,收获属于自己的生活平衡。
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而人心自有平衡的法则。
朋友J小姐执着地追随初心,安然迎接每一场征程赋予的阳光或风雪,然后更加热情有力地拥抱命运在下一个路口的安排。
电影《10件或更少》中,老演员教导西班牙女孩,要不顾一切争取抓紧自己在意的任何人生砝码——比如果断甩掉沉闷的小超市去建筑公司面试——但更关键的一点是,无论故事的结尾何种选择降临,你都要学会乐在其中,享受轻重疾徐的步调,不去抱怨。
这,就是我们心灵平衡的要义。
人心当有平衡的法则,生活不纠结,世道再难,也能呼吸顺畅。
事实是现实中我就爱超市胜过其他类百货店铺,所以整天拉着逛超市的朋友们对不起你们了。
超市的画面总有种独特的生活气秩序感,繁杂却不逼仄。
关于超市的影片剧集,可以繁衍出情侣、侦探、间谍、天才、明星、艺术家、笨蛋经理、限时闹剧(就我观影而言),这是个人人皆有个能一切皆有可能的空间。
爱超市,爱生活,爱自己。
老男人您真有味道
whta's the 10 items in ur mind, it a nice movie,deserve ur time
一边用着电脑,一边看星空卫视的《TEN ITEMS OR LESS》。
电影开始的一段让我很烦闷,但很庆幸没有随便把台转掉。
片里音乐不错,开着车在黄昏公路上疾驶的那一段,是Paul Simon72年演唱的《Duncan》,听在耳里,有乡村式的慵懒和愉悦,也隐藏着那么一点忧伤。
然后摩根·弗里曼坐在车盖上要丝卡丽特随口回答,“10件或者更少你喜欢的,10件或许更少你讨厌的”,心里突然有些感触。
我们时常盲目地活着,不是觉得很好,只是觉得习惯了。
我想我是需要偶尔这样问问自己的,而你们,则更需要。
摩根·弗里曼在激励启示别人的同时,明白自己要决定去做些什么。
必须得承认,他的话语总让人感到恰到好处,而我的说教却总让人心烦。
年纪大的人喜欢唠叨,男人也不例外:)在没有等到摩根·弗里曼这样的人之前,你们还是要努力认清自己,不贪心、但有自信地寻找最好的方式来改变。
期待你们更幸福的将来!
音乐链接 http://luohh.blog.hexun.com/19509509_d.html
摩根弗里曼每次出现都这么乖。。。。看到一大半惊现耳朵哥。。。
超爱这种小人物,小情调,小情节。
中间洗车那儿一群人看的电影是格里高利派克的《鹿苑长春》
3.5。摩根监制主演。西班牙妹美翻,音乐棒,谢耳朵龙套惊艳 当时还没有谢耳朵呢。两场戏比较喜欢 摩根学聋经理 摩根和小孩的对手戏及之后的擦车。很好诠释we live we work just getting started。零负担电影 制作略略粗糙。论演员的自我修养 我们都应如此
you are 25 and we will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
不太懂
活得越久,喜欢的东西越少。
算有趣,但需要耐心
--1--
轻喜剧
积极面对人生吧,失败再算~哈哈谢耳朵可爱
老摩根说:“这是属于我们的约定。我们活着,我们工作,只要开始就好了。”第11件,会是好的结果。
六星
《夜。上海》之原型版
you`r the best
奇葩的规定,超市买东西不能超过10件
3个跑龙套的都红了:Johan Hill (Superbad里的胖子);Anne Dudok(House里的Amber);Jim Parsons(TBBT里的Sheldon)。。。2010年看,真是超现实。。。
就如影评说的那般,平淡之上热烈未满。留下最吸眼球的镜头就是最后,两个人相见恨晚又不得不说再见的惋惜啊。
美国人拍的法式小品。配乐很棒。话说没什么情节的电影往往更能给人启发吧?
这样美丽温暖的电影来多少收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