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抱太大的期待,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看。
和闺蜜临时起意,去看的这部片子。
不过也是想吐槽而且片子的译名是认真的吗???
抓重点好吗?
一个烂名字毁了。。。。
但是电影内容真的超级棒!
飙车戏太爽了,各种笑点还有骚骚的黄段子,哈哈哈全程没有分散过注意力笑的前合后仰,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剧透,嗯。。。。。。。。。
这是一个俩逗比闺蜜躲避追杀最后反杀成为特工的故事最重要的说三遍,男主太帅了,太帅了,太帅了,最后的吻戏那叫一个看得我脸红心跳,男演员身材满满的荷尔蒙偏偏又有一张让姑娘心迷意乱的脸。
忙了一周之后可以全身心的放松一次,在电影院肆无忌惮的笑,因为前面的姑娘们(看到的)和后面的(听到的)都笑的那么开心,前面的姑娘和我一样笑得前合后仰。
故事情节很紧凑,稍微有些(几个?
)bug也不必过于深究,毕竟好久没有遇到这么不费脑子又流畅轻松的电影了,三观还很正,励志的话也有,推荐和闺蜜一起看哦喜欢男主,Sam Heughan, 啊啊啊啊啊,完全看不出38岁了,太帅了!!!!!!
(大量剧透)作为SNL的十足业余粉丝以及 Kate McKinnon的120分脑残粉丝,顶着这样一个恶俗的名字进了电影院,竟然还收获了几次笑声,看来我并没有失去中学以来对于小鸡电影的热爱。
是的,虽然有维也纳咖啡厅里的械斗,也有德国科技博物馆里的杂技表演+贴身肉搏,这部仍然是一部间谍名头的小鸡电影,讲的是两个姑娘之间的故事。
值得表扬的是,这一次,闺蜜不是个贬义词。
上一次看见 Mila Kunis的时候应该是泰迪熊热映期,大家的注意力全都在那只限制级的毛绒玩具熊身上;再上一次大约是和贾斯汀听不来课同学合作的friends with benefits,虽然电影名字抢注在了大帅哥库彻和影后波特曼前面,但全片的可记忆场景约莫只有两位主角的高潮脸。
这一次,胶原蛋白流失而且屈尊身着沮丧的夏威夷风工作服的米拉,再一次把风头让给了凯特。
女主开场时的设定:三十来岁、面露愁容、生日会上频繁被问及男友去向,实际上刚刚被前男友短信分手,但为了维护最后一点自尊所以死鸭子嘴硬到底。
平时穿着很丑的工作服做着收银工作。
女主闺蜜的开场设定:为女主筹备生日派对,性格外向且戏精,遇到前来搭讪的欧洲朋友总是能轻易听到蜜里调油的夸奖,第一反应是对方是钢铁直男且不懂女权,第二反应是赶紧拉他过来夸两句女主。
虽然和父母分开住,但和父母在电话中无话不谈,会分享自己在SNS上收到的裸照,也会分享女主的感情生活。
在经历了间谍前男友死在眼前、维也纳咖啡馆血与奶油齐飞、大麻青年欧洲小路赛车等等光怪陆离的经历之后——女主进化后的设定:我讨厌being average,但是我们这趟玩够了,还是回家吧。
我的CIA前男友也已经死了,我们还是不要再惹祸上身了。
女主闺蜜进化后的设定:你太棒了!
虽然火车就要开了我们还没有备用护照,但是允许我在这个厕所隔间里大大地夸奖你一番!
你没看到自己开枪的时候多准吗?
你没意识到你刚才开车甩掉多少麻烦吗?
你一直以来都是最棒的。
嘿,你看,我们现在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刚才那位威风凛凛曲线曼妙的CIA高管看到了吗?
凭我们的表现,完全可以争取成为CIA的成员!
我有一个律师爸爸,他的人脉关系可以让我们在欧洲找到临时住处;我有很多奇妙的偶遇,甚至可以联系斯诺登帮我们解锁秘密U盘;我以前还练过杂技,在镁光灯下可以和职业体操选手互殴。
我们是天生一对,注定要成为CIA的辣手搭档!
天哪,我等不及要告诉我爸妈这个好消息了。
后来半路杀出了个胸肌发达脸又可爱的CIA在职男,闺蜜一没有动心,二没有因为朋友被抢走而心生嫉妒,更没有自动疏远朋友,而是永远作为坚强的后盾以及好用的鸡汤复读机一路支持着女主打怪升级。
天哪,去哪里找这么可爱的戏精闺蜜啊。
这片儿差点被一个名字毁了。
看完全片每个人都能发现,故事其实和前男友没什么关系,主要讲的是两个女主,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台版的翻译——《老娘也要当间谍》。
好莱坞喜剧电影的成功套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虽然全世界到处都在学习好莱坞剧本创作的流程和模式,但我们总在一边学习好莱坞,一边又给好莱坞片打上“没内涵”“爆米花”的认知标签。
依托于强大的电影工业体系,其实很少有电影真正能做到好莱坞的成熟,哪怕是爆米花片,也拍不出好莱坞的味道,推之于全世界而皆逗的包袱,以及能把色情暴力血腥等重口味元素完美柔和进一部喜剧片中的能力,是目前为止其他国家很少做到的。
豆瓣7.1,上映后口碑应该稳定在6.5左右,烂番茄观众喜爱度69%,与媒体评分的49%差距较大,也彰显着这本就是一部能把观众看乐,看爽,但电影艺术性并不足的喜剧片。
看这部《spy》,别带脑子,带着爆米花去就行了,如果不深究谍战片的故事套路和剧情逻辑,单喜剧元素,你真的会看得很爽。
既然提醒过大家不要带着脑子,一定要在观影之前了解一下片子本身的逻辑内伤,不要多问为什么两个普通美国大妞能一路逃脱CIA和恐怖分子的追杀,为什么瞬间就能掌握特工级别的飙车技能,为什么开枪没有后坐力,为什么可以随意在地铁站抢护照没人追究,为什么踢人要用体操,为什么长得很帅的间谍都能不自主得爱上米拉……一句话:主角光环解释一切。
但细细想,其实主角光环存在于任何一部电影中,漫威DC也不例外,《SPY》只是把主角光环强化到一定程度,然后剥离出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超英系剧情——其实普通人也能拯救世界。
没错,从头至尾大多数观众并不清楚那个u盘中究竟装着什么,但这两个邋里邋遢的30岁美国大妞确实拯救了世界,而且从头至尾没有武器,没有特工技能,没有后援,有的只不过是贱+嘴炮。
整部《SPY》的调性像极了小学课文中的总—分—总,开合有秩,严格按照严肃特工片—逗比片—特工片的套路来走。
刚开始,前男友德鲁在中东的一系列特工操作,还真有些《碟中谍》的质感,
但出现在女友屋子以后,额头那个红点,标志着整部电影已经走向了无可救药的逗比属性。
接下来,是两个美国大妞的表演时间。
虽然看不出刻意设置梗的痕迹,但是《SPY》中的包袱都很生活化,很细腻,将嘴炮属性融入到喜剧氛围中,完全没有《李茶姑妈》那种尴尬。
比如奥德丽前一秒还神情严肃得杀了人,后一秒出门就满街大叫“我杀人了”,
比如姐妹花好不容易开车撞死了追杀匪徒,还要专门下车强行此地无银三百两,
比如上一秒还煞有介事得学人家杰森·伯恩飙车,下一秒抢了手动挡的车都不会开,还开玩笑说这车怎么带着跟棍子(stick 隐晦地指什么大家都懂),
简直是手动挡C照学习宣传片。
《spy》的乐,大多数都是这么来的,甚至片中毫不隐晦地黑了一把CIA,因为摩根煞有介事地给斯诺登打了一个电话,然后解开了u盘密码。
另外,之前我们说过,这部喜剧的重口味,但我又不想把它归到“黑色喜剧”中去,因为影片中的黄暴和血腥,丝毫不影响喜剧效果,也丝毫不让人觉得“黑”,也许这就是它的魅力吧。
开场没有几分钟,就有一个北欧小哥脱裤遛鸟,还给出了正面镜头(国内院线版肯定是看不到的,建议瞅瞅美国原版),片中调侃大多数都和某个大家都喜欢用的人体器官有关系,甚至那个极其重要的u盘,奥黛丽也是灵机一动藏到了自己的某个器官中。
打斗过程中枪爆头,车撵人都是轻的,匕首直插手掌钉进桌子,刀割手指的特写,让这部喜剧片多少带了点R级电影的爽。
笑得爽,看得爽,片子自然也有它的内核。
拯救世界其实只是顺道的事情而已,前男友现男友的间谍身份,不过是喜剧的对冲因素,这些都是情节需要,我觉得导演在《spy》中最想说的,其实是闺蜜。
没错,这是一部没有撕逼的闺蜜电影,唯一的调味料是贱。
摩根对30岁的奥德丽,从头到尾都是调侃的,奥德丽背地里其实也并不是十分高兴,刚开始的生日配对其实看的出来,贱兮兮的生日庆祝方式,贱兮兮的给闺蜜找炮友,甚至贱兮兮得怂恿无路可走的闺蜜出国承担间谍人物,都是这对姐妹花“塑料”的铁证。
但其实,她们用“贱”拯救世界的过程,也是她们用“贱”重塑友谊的过程,整个故事中,她们从刚开始的协作,到之后的独当一面,要说的应该是闺蜜友谊中双方的感情,既应该相互依赖,又应该彼此独立。
一路开车逃亡杀人抢劫,她们都是相濡以沫过来的。
可到后来的马戏团大战,摩根自己处理了俄罗斯女杀手,奥德丽亲手抓了黑化前男友,又独立到可怕。
如果没猜错,前边是情感,后边是人格。
闺蜜是生存危机时可以拯救你的人,也是全世界抛弃你时你唯一可以依赖的人,但同时,你们又相互独立,彼此拥有自己的人格,人总要学会独自处理一些事情,然后才有底气在闺蜜和最好的朋友面前说,没事,有我在。
两个弱鸡加起来,永远是两个弱鸡,两个特工加起来,却是一个TEAM,一个小组,甚至一股力量。
作为普通人,这两个美国大妞能拯救世界,恐怕和这种“闺蜜之力”不无关系。
所以,请珍惜你身边亲近到连你内裤颜色都知道的朋友,吃火锅看电影,别忘了喊上她(他)。
迎合一下市场的需求,点评一部正在热播的美国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关于这部作品,网上的评论参差不齐,有高声喝彩的,也有口诛笔伐的,有点赞演员搞笑魅力的,亦有嘲笑演员恶俗表现的,总而言之,双方对立明显。
如果让笔者评分,“50分”(满分一百),精彩的搞笑桥段可以值100分,但无聊的剧情却一文不值,两者平均一下,不多不少,正好“50分”。
美国电影《The Spy Who Dumped Me》作品类型:喜剧、动作主要演员:Mila Kunis、Kate McKinnon故事概述:讲述Audrey与Morgan误打误撞卷入了“国际间谍战”,为了摆脱国际杀手的追踪,两人在特工Sebastian的协助下,开始“间谍游戏”上映时间:2018年10月19日在中国上映
作为一部女性气息浓郁的好莱坞喜剧类动作片,观众很容易将此片与年中上映的女版《十一罗汉》(真实片名为《瞒天过海美人计》)做比较,两者孰优孰劣?
从演员阵容来看,“美人计”更胜一筹(毕竟这么多奥斯卡名角参演);从故事角度来看,两者半斤八两(都属于滥竽充数,圈钱没商量);从搞笑水准来看,本作足以秒杀对手。
(笑话很贱、很萌、很内涵)简单比对后,正式进入点评阶段。
先来聊一聊演员聚焦三个人——Mila Kunis、Kate McKinnon、Sam Heughan前两人是主角,闺蜜两人组,Mila负责发呆、卖萌;Kate负责吐糟、犯贱。
这两个人搭在一起,酸爽风味,无人能敌。
借此,顺便谈一下演技,Mila不及Kate!
前者在部分镜头中的肢体动作略显僵硬,不如后者自然得体、挥洒自如。
不过还好,配在一起时,显得不是那么明显。
Sam,帅气小哥(神似Ronan Keating),出演特工,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脑子动一动。
①耍帅!
就喜爱单干的他,仅凭一己之力,屡次单挑敌对势力,肆虐对手,独闯龙潭、入虎穴,一路开挂,呵呵,无敌了。
②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他的存在给影片增添了几分雄性魅力。
再来谈一谈剧情事件起因:Audrey由于前男友(Drew)的关系,无意间卷入了间谍战,一时间,孰是孰非,无从考证。
事件过程:Audrey与Morgan陷入了杀手的围追堵截(欧洲溜一圈)中,危难时刻,帅气特工(Sebastian)出现了,事件的真相开始被揭开。
事件结果:搞笑两人组(闺蜜)完胜,Audrey似乎还赢得了爱情,happy ending。
这种故事,有啥可说的?
就是这么简单、无聊、俗气。
a,简单:故事架构简单,人物构成简单。
b,无聊:事件推进无聊,“主角太牛、反派太弱”无聊。
c,俗气:剧情套路俗气,配角设定俗气(为什么要与前苏联连在一起?
“冷战思维”余音绕梁,开场一曲蝎子乐队《wind of change》已经说明了一切)。
最后看一看卖点①Mila Kunis+Kate McKinnon(闺蜜情深深,搞怪乐悠悠)Mila的卖点是脸蛋漂亮(演技不行),幸好现在是个“看脸”的年代,所以顺利俘获观众的心。
Kate的卖点有二其一,“出柜”女演员,是不是足够吸睛?
其二,演技惊人,全程看其搞怪、卖笑。
②配乐悦耳说到配乐,简单提几首穿插于影片中耳熟能详的曲目。
a,《Wind of Change》(德国老牌摇滚乐队Scorpions的经典之一,建议读一读歌词,这里就不多说了)b,《Fun in Acapulco》,来自猫王(美式摇滚奠基人)c,《Bad Girls》,来自备受争议的俄罗斯朋克乐队Pussy Riotd,《Don’t Know Why (You Stay)》,来自美国小清新乐队The Essex Green...歌曲不少,篇幅关系,不一一详述,有兴趣的可以下载OST,静心聆听。
③笑料a,擦边球笑料(荤段子,听多了,容易腻),很贱、很萌,没营养、很好笑
b,黑苏联、东欧。
为什么那些杀手都被塑造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傻大个?
尤其是那个前苏联体操选手(职业杀手),简直就是“神情木讷、单恋平衡木”的战斗机器
c,自嘲、自黑。
连美国本土机构都不放过,各类谍报机关(CIA、FBI...)一个都不能少,自黑杀
想说的就这些,下次见了。
编剧★★★☆☆(故事编得不咋的,关键是对白出彩)导演★★★☆☆(以女性的视角,拍出了一部纯女性的作品,集“间谍、动作、搞笑”于一体)演员★★★☆☆(一星给Mila的脸,一星给Kate的演技,一星给Sam的颜)剧情★☆☆☆☆(故事弱爆了,要不是Kate全程耍宝,估计很难坚持看下去)视效★★★★☆(欧洲的景色迷人,建筑、街道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音效★★★★☆(不愧是好莱坞“爆米花”电影,这配乐,帅呆了)推荐度★★★☆☆(2.5星,特别轻松的作品,令你开心一笑)
两个中二女青年的间谍意淫电影···
摩根和奥黛丽尽管电影的故事不严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部搞笑中二片真的很不错,很多评论在说这部电影的女导演Blabla,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你们男性拍摄荷尔蒙爆棚英雄主义铁汉形象的间谍片,为什么女性导演就不能从女性独有的敏感脆弱以及中二来拍一部逻辑没有那么严密,英雄主义没有那么强,脑子也没有那么灵光的间谍片呢?
从故事的开头到结尾,U盘的谜底解开了,故事的完整性阐述了,笑点也达到了,故事的社会意义也讲述了,所以这部电影在很多影评中极其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觉得整部电影都透露着一种不显摆的高级冷幽默,例如在杀手举着一米多长的枪在塔尖瞄准者广场两个疯狂的美国女人时候,第一对在犯傻,第二对在湖边呕吐,第三对在雕塑面前舞蹈,杀手给出了失望且鄙夷的眼神。
而观众在这样的高级冷幽默面前显得一下子巨冷巨搞笑,毕竟这样的自黑不仅很生动,而且还显得底气十足。
我估计是要追杀两个傻子又或者住在青年旅社,俄罗斯大叔将印度小哥一个180度旋转摔死后慢吞吞说了句他是不是来抢劫我们的?
哈哈哈。
以及两个女青年哼哧哼哧骑着自行车上坡下坡,结果在分岔口的时候发现摩根手里拿的是动物园的地图,哈哈哈。
这样的笑话让整部电影都乐意满满。
其次就是电影一直藏着的:肤浅中的不肤浅。
奥黛丽在最后质疑前男友离开的时候说了“你当初把那个U盘给我的时候是不是因为你就觉得我永远不会离开?
觉得我毫无长进?
觉得我会一事无成?
”对哟,很多把分手用一句微信就说的明明白白妥妥当当的前任,其实究其心里都是你都不值得我掉一滴眼泪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如果有例外,是的,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没有例外,他就肯定是他得癌症手指全掉了只能发最后一条微信。
所以你说分手要当面说吗?
要!
不然你做鬼了我怎么在每年七月半烧钱给你。
以及摩根在奥地利叔叔家进餐说的一句话:“我就是天生被这些奇奇怪怪的人喜欢着”而且当这位变态的叔叔在抚摸自己肩膀的时候,自己竟然也没有变现出极其的诧异和不舒服,所以透露出的一个细节是什么呢?
那就是好好保护你的女儿吧,很多时候他们所承受的伤害都是我们没有料到的。
总之总之,摆除故事的不严谨性,这部电影有很多可圈可点可学习的地方··
那天我记得刚刚结束师门组织的会议,会议准备工作做的不好,结束后被大家被师姐和老师狠狠骂了一顿,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那段时间住在医院附近,舍友去美国旅游,外面刮着大风,我在路上走着买了张电影票,心情不好去看个电影是我日常的排遣方式。
当时去看电影还要坐6站公交车,就为了那个电影票便宜一点。
贫穷的大学生哎。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是个俗套爱情剧,谁知确实挺俗套,即使它有悬疑、恶搞因素,看着依然很疲劳,没什么新意,但是确实是个爽剧,看着结局很欢喜,算是如愿以偿了。
就这样吧,这个电影三颗星
在大男子主义的间谍片里由两女主当道,剧情完全不输之前看过的间谍片。
戏精摩根真的太可爱了,虽然奥黛丽跟摩根性格看似南辕北辙,但是却拥有这钢铁般的闺蜜情谊,对对方毫无保留,把彼此看做家人的存在。
作为旁观者,开始还觉得这闺蜜有点闹腾,看下去才发现她们性格很互补,果然这种友情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奥黛丽也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摩根,摩根可以完全放飞自我在奥黛丽面前做自己,真的是神仙般的友谊。
如果有这样的闺蜜还要什么前男友!
在给《安娜》写长评的时候,突然想起这部与之对比鲜明的《我的间谍前男友》,所以就想把这一部也评一下。
与《安娜》不同,《我的间谍前男友》没有所谓的空洞内核,导演的定位就很明确——搞笑和动作!
与美艳的安娜不同,这部电影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奥黛丽和摩根,又邋遢又废柴也不性感,特别是摩根,穿得邋里邋遢,做事颠三倒四,贡献了全剧的大部分笑料。
而她们被卷入事件的理由也很荒诞,因为前男友的一个遗物,而且还是在焚烧前男友东西时意外发现的……无厘头的开始,无厘头的经过,连结局也很无厘头!
从女性视角分析,这部电影最值得称道的,便是摩根的成长。
摩根原本是一个几乎每天要跟父母煲电话粥的父母的小宝贝,在欧洲的冒险中,摩根克服了幼年的恐惧,用一场精彩的空中PK,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如果说摩根这个角色是这部电影可爱的存在,那么奥黛丽和摩根的友情是电影的温情所在。
闺蜜这个词,在许多电影中,被刻画成了”塑料姐妹花“,为了男人撕X……但在这部电影中,奥黛丽和摩根一起经历了失恋、冒险、绑架、欺骗……最后一起努力成为了更好的我们,这样的友情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
另外,该片的动作戏也挺精彩的,精彩中又带有诙谐,很不错!
二人的友谊比较厉害,现实中应该没有这样出生入死的闺蜜花吧,终究是电影了。
“塑料姐妹花”的斗嘴充满了趣味,增加了不少笑料。
废柴组合的一些无脑计划让人爆笑不已。
随时开启的自黑模式增加了亮点。
反派智商感觉经常不在线,所有npc都为双女主角开了绿灯,支持二傻一路过关斩将,也让我们观众有了代入感,原来我们女性也可做特工。
这个梦不错。
比较少见的双女主模式,那个叫做猪肉的特工前男友刚出场十几分钟就被打死,不过后边穿插倒叙很多次又出来晃悠,最后几分钟甚至死而复生翻转剧情扮演反派,两个好姬友充当段子手讲了很多笑话,作为天朝观众本狼大部分的笑话看不出有什么好笑。
把优盘藏在音道里好羞耻的赶脚,还要来上一句可以适应。
也对啊,这年头,把东西放在鲁勾里都不稀奇了,要稀奇点就放音道里。
总评一星2分,搞笑的地方还是有一些的,整体剧情比较扯淡,一般人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自己面前被打死都要吓坏了,哪里还能智商在线的跑到欧洲去干特工该干的事,况且两个女人根本不靠谱,从没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根本做不到。
和闺蜜说走就走难道不好么?drew那么丑一看就知道结局哼
和表妹一起看的,美国人真行,拿自己开涮,但最后却一定会赢
干瘪无聊,火急火燎地迎合着时下的风潮去讨好观众;另外这个配口型版拷贝真是“What the DUCK !!!”
显然,用狗屎来形容这片子是不对的。它毕竟比狗屎强一点点,但也就是一点点而已。生硬的剧情,满天飞的硬伤和bug,动作不动作,搞笑不搞笑,颜值没颜值,风景没风景,剧情?别逗了。忘了,俺是被B站某个讲电影的忽悠过来的,算了粉转黑
正宗“欧洲攻略”,开场20分钟才火力全开。编剧团得有10个人吧,各条线水平不一参差不齐,看到后面基本被绕晕,人物动机线索瞎扯给凑一块了。笑料全靠自黑堆,斯诺登啦,美国持枪啦,主角光环炮灰路人啦,本质上是爽片模式的小妞电影,笑一笑完事。
非常好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要再看一遍原版的!!好想成为摩根一样的人物啊
其实就是美国大龄女意淫欧洲片,一些自黑桥段还是可以。小鲜肉应该多脱一点。
维也纳高档餐厅刺客大乱斗芝士火锅杀,巴黎遍地美国傻妞造成狙击困难,布拉格前体操运动员酷刑和平衡木的友谊,断指唇膏,千秋肉搏……主线蠢烂,但细节有料,动作场面蛮惊喜,可恨广电院线版把零星几场硬核杀戮都删了还强行配音改台词
喜剧谍战片一直比正经八百的邦德或者伊森什么的讨巧,起码他们可以恶搞:比如憨豆特工,女间谍 特工学院等这部電影女导演拍摄必会以女性视角把男人的谍战喜剧化,居然还有重口味的恶搞,分分钟下线剧中人看着过瘾和提心吊胆。感觉公映肯定有些许镜头的删减,好在我提前一天先睹为快。
就没有抱太大期望,出来的和预期也差不多。搞笑为主,那个金发女怎么那么好笑了,然后男主角也太帅了吧新老公了。
这个分数是加过的了
从头笑到尾
好无聊……
略垃圾
搞笑,又有肉棒看,喜欢!
还可以啦,但女导真的很会选漂亮男人。。。
一般般,不是很搞笑。但结尾看到的续集的可能——逗比姐妹花特工!
比预想中的谍战成分更高一点,是能让人欢乐看下去的好莱坞戏剧。
部分桥段是非常搞笑的,尤其是凯特
无聊又无脑的屎尿屁喜剧。幸好没有花钱去电影院看。Kate McKinnon演演SNL还行,大银幕上演技真的没法看,又尴尬又僵硬。欧洲还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