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子純粹爲了貝金賽爾,而一上來一句臺詞還沒說就沐浴更衣也算讓眼睛吃到了冰激凌关于剧情,由一起發生在南極的兇殺案展開凱特飾演的女警負責調查,(穿插的那些她在邁阿密辦案的經歷,我實在找不出其與主線的相關性,除了讓她來了南極,真是意義不大)調查中引出俄羅斯科考隊,發現了墜機中的“財寶”,內訌,滅口……如果不是在南極,也許這片子也可以有同樣的劇情關鍵是,不過癮太容易就露出了真面目那麼接近高潮,卻……差那麼一點點於是,不是“差一點很爽”,而是“真他媽掃興”希望凱特能接一些更有深度的片子,她的美麗毋庸置疑,而演技,卻並沒有得到證明
看过此片,除了极光以外,好象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星星是给漂亮的女主角和漂亮的极光的只是对为什么苏联走私钻石的飞机会出现在南极感兴趣百度一下后知道以下一些信息:A、南美洲是胜产钻石的地方,苏联钻石走私者是这么想的,向北是美国,向东是太平洋,向西是非洲,经过欧洲才能到苏联,而值钱的东西由军机保护会太显眼,所以他们向南走南极B、苏联当时的军用飞机蓄航能力大约是6000KM,速度是700KM/小时左右,电影中6个半小时的飞行就是4500KM左右,这个距离大约是南极到澳大利亚的距离C、电影中的杀人者是澳大利亚人,他知道钻石途径家乡的秘密,以及50年前掉下来一架D、电影中的时间是1957年,而苏联在1957年在南极建立了东方站,军用飞机蓄航距离有限,必须加油,那时候还没有空中加油。
也就是沃斯托克站,电影中有提到E、苏联人50年里不找飞机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货特太多了,少一份也不要紧,或者认为飞机是掉到海里了,因为所有人都死了F、澳大利亚人知道钻石很难正常带走,所以考虑到用尸体带回,不过还得找个大夫合法的做手术放到体内G、考虑到美国人可能插手此事,编出核物质来蒙骗条子最后你一定明白了吧,苏联人一直在通过南极走私钻石,其实是我自己从电影中认为的哈哈,其实人家的飞机是路过南极内讧掉下来的,导演忘记了那时候的飞机是不可能穿越南极的,所以就算是内容可能,起因也是瞎编的
说真的,选择看这部电影,实在是源于人类有生俱来的猎奇心理。
因为这是一部众口一声的大烂片。
我实在是想看一看这部由大美女Kate Beckinsale主演的电影究竟会烂到什么地步,结果确实没有让我失望,这确实是一部烂到一定高度的电影。
电影开头,就是我们的大美女Kate Beckinsale一段沐浴戏,(还是美国电影中典型的被屏蔽的裸戏),让人感到导演对自己这部作品的不自信,需要用这样无聊的噱头吸引观众看下去。
但之后整个观影过程实在和Beckinsale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非常”契合”,“我现在的心情非常沮丧”。
导演在电影中不厌其烦的大量铺陈南极的美丽雪景,OK,确实拍得很美,但看多了难免生厌。
所谓山珍海味吃多了必然无味。
、但最关键的是,这是一部悬疑片,不是一部风光片!
导演居然连叙事主次都没有分清,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说到悬疑片,本人愚笨,却酷爱看推理小说,但几乎从来没有通过作者给予的线索,经过逻辑,推理出罪案的凶手。
但我几乎从电影中那个Dr. John Fury一出现,就认定他为凶手,因为虽然导演在电影中“恶意”的用摄影机分别对三位男主演做脸部特写,但你总该跟电影开头那场50多年前的飞机枪战戏联系上吧!
有资格(年龄)在50多年前杀人的就只有这个人了吧!
一部悬疑片,打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悬疑的气氛,那实在是太失败了。
最令我咬牙切齿的是,导演似乎喜欢随意铺陈和剧情无关的线索,一,导演不断地强调“雪盲症”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不仅片名即此,还在电影台词中不断提醒观众。
但纵观全片,Beckinsale只是在和坏人打斗时被鹅毛大雪暂时性的迷住眼睛,但拜托,这不是“雪盲症”!
(现摘录维基百科中的“雪盲症”词条,“雪盲症是一种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
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极高,可达到将近95%,直视雪地正如同直视阳光,由于这种症状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极地探险者上发生,因此称作雪盲症。
”)二,导演设计了一个女主角杀死自己搭档,为此感到内疚不已的情节,但最后观众发觉,这与电影主线也是毫不关联,观众又被导演玩了一把。
看完此片,感觉导演对电影最后是不是能在艺术和票房上取得成功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通过这部电影,尽情的耍弄观众,最后在摄影机背后窃笑,“逗你玩!
”。
虽然是改编自Frank Miller的漫画,却完全没有漫画味道,而是一部用极地包装的SLASHER电影。
但这可不是十三号星期五、月光光心慌慌、尖声尖叫之类的防寒服版,而是扎扎实实地拍出了极地的特色,暴风雪里防止迷路的铁链、冻伤、履带式雪地车、片头的航拍南极、片尾的极光秀……反正让俺看起来觉得很新鲜。
这片子好到让我觉得已经超出了小本恐怖片的层次,上升到近年最佳惊悚片之一。
回来一翻豆瓣,导演是《旗鱼行动》的那个家伙,诡异地六七年没拍戏,重出江湖,功夫还在,特别是卖弄性感的本领。
影片开头把大美女贝金赛从防寒服状态一路剥到只剩小裤裤,哎呀呀,你说她三十几岁人身材怎么能保持得那么好(而且还让她回头看镜头证明不是替身哦)这一个镜头立刻就让俺觉得十块大洋没有白花,剩下的全部都是赠品。
更正下哈,我弄错了,漫画不是Frank MIller的,是 Greg Rucka(写) 和Steve Lieber(画)
这部里面感觉都是Kate在撑着,那个男探员基本上是个花瓶。
情节也比较平,可看性不大。
唯一情节让我有感触的是Kate的手指被截断,之后她的痛苦和内心的挣扎,后面她对那个俄罗斯人说的Let's see how cute you're with a few parts missing.对于一个如此美丽的creature来说-她的脸太美了,秀美,清澈的眼神中透着坚定-这是揪心之痛。
很显然,这是一部简单的电影。
美丽而忧伤的凯特,美丽而残酷的南极构成了影片的两大亮点。
唯二的亮点。
凯特的魅力在于她的气质与人气。
她的美,从不显得青春洋溢却优雅含蓄。
她个性内敛,很少笑,有如冰山般不可接近。
但当她笑的时候却有阳光普照,春回大地之感。
南极的美在于她的纯净、广袤与不经人工雕琢的纯粹发乎自然之力的精致与粗犷。
温柔的南极,和风徐徐,光线明媚。
暴躁的南极,狂风怒号,摧枯拉朽。
正如美人的两面,沉静时宛若处子,动跃时仿佛雷霆,不依不饶,不死不休。
罪者为恶,只因贪婪。
苍茫的南极大陆并没消减人类的欲望,却使得怨气愈积愈深。
其实,电影所表述的话题还是蛮沉重的。
南极的冰冷可以代表命运的无常,人力的渺小。
而恶者受罚,却也表达了希望。
可惜的是:作为一部带有推理性质的片子,它的整个侦破过程并不精彩,说的难听点,简直是有些拿观众开涮的感觉。
影片中段,突兀的出现一位来自联合国的调查员,本以为是反派,没成想却是个大好人。
仅仅从地上的一滩血迹和丢掉的两个锁头就断定那个倒霉鬼是自己倒霉。
本来应该垂死挣扎的医生,却选择的潇洒的畏罪自杀。
影片的剧情缺乏张力起伏,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最叫人无奈的是,每个观众都能猜到故事的反派,每个观众都能猜到凯特曾经经历的一切。
导演却偏偏要故弄玄虚,来个分段式的铺陈,有卖弄之嫌。
南极、美女、凶杀、推理、神秘等等元素在导演的锅里没有变成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只有两味浓重,整体上失去了重心。
却也不是不可赌,简单的电影应该用简单的心态来读。
也算是可看吧。
《雪盲》。
7分。
多米尼克·塞纳导演,凯特·贝金赛尔、盖布瑞·马赫特主演作品。
基本是46岁的凯特·贝金赛尔的个人秀,绝对女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出生入死。
凯特饰演的南极站美国考察队的唯一女警察凯莉,在暴风雪来临前准备撤离闭站,没想到却在无人区发现男尸,检查完确认这是谋杀。
还没来得及细究,第二起谋杀发生,凯莉受伤手指截肢。
FBI介入。
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两起谋杀和一起坠机事件有关,但机上的贵重物品遗失。
按照好莱坞惯例,这事儿一定和俄罗斯有关。
故事漏洞不少,核实毫无意义。
虽然是2009年的片子,但套路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套路。
很容易猜得出来,内鬼一定和医生有关。
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开篇一定要拍凯特·贝金赛尔洗澡的桥段?
整部电影除了女主比较养眼,其他东西都不值一提。
本来那恶劣的极地天气可以有更大的创作空间的,可是编剧无能,导演又偷懒,更多情节只是用语言叙述,为了节省资金连拍摄都省了。
影片不断闪回女主过往的一段回忆,说实话我认为那与电影的主线根本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画蛇添足。
故事甚至连海登如何与老医生勾搭成奸都没说清楚。
老医生最后那段告白让我想起谍海计中计里的阿尔帕西怒的最后陈词,而且我如果没有认错,此人便是刀锋战士里刀锋的搭档。
基地里那么多人其实都是龙套,没有一个人对电影情节的推动具有实际意义,连路人甲乙丙丁都算不上,完全是些塑料模特。
下面居然还有一个神经病对这部电影给了个四星,这厮不是丧心病狂捧臭脚就是别有用心想坑人,对待这种毫无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的败类,大家不需理睬,他们这种渣滓要的只是唾弃而已。
先说这么多,这部电影也不值得多费唇舌。
只看了四十分钟就忍无可忍的关了。
一部片子,如果在四十分钟还没有让我找到点节奏或者有什么小火花晃下眼,真的没必要忍耐下去了……几个让我纠结的问题:1、女主开门冻伤了手,天晓得为什么使劲开门的手是左手而不是右手,为了以后握枪方便吗?
左撇子右撇子想怎么就怎么。
-65度的冻伤是这种表现为二级冻伤样子?
手粘门上了竟然能那么容易就拿下来?
2、女主去调查一凶案,明明有枪,却不带着,或者我没看仔细,带着了,但是却被一冰锤怪人吓得根本拔枪不能?
3、总算有一男性帮手了,掏枪指着人家,结果连证件都不用出示就信任的放下了枪,然后大家一起断案?
4、发生凶杀,执行官女猪就自己在处理啊处理啊,也不跟上级部门招呼一下,FBI派个人来也不提前通知一声负责人。
5、死了个东方站的人,东方站竟然没有派出个负责人参与?
南北极似乎不属于某个国家吧,但是美国把事情管全了,难道已经预见到凶手是美国人了?
6、雪盲雪盲说了半天雪盲,从第一次开飞机开始就没见到一个人戴着眼镜,敢情是雪地里走路用戴眼镜,天上飞就不用了?
7、作为某一年去南北两极两个月的教授的朋友,极地什么时候这么没秩序了?
我是说设施及通讯之类的。
好吧,这是艺术,高于生活的艺术,只是我………………忍无可忍啊……于是牢骚一下,给想看场好电影的豆油们提个醒。
以后一定要先看豆瓣评分再去招呼电影。
《黑夜传说》中与狼人搏斗的美女还记得吗?
凯特·贝金赛尔在消失了有一段时间之后,又突然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演了这部还算不错的电影。
这位大美女在《黑夜传说》之后,就突然蒸发在了人们的视线当中,当时我还就诧异这么一位身材、样貌兼具的冷酷美人,怎么就能消失了呢?
果不其然几年之后她复出了,在这部低成本电影中宣告回归,之后又出演了《黑夜传说》续集和《全面回忆》,那飒爽的英姿和寒气逼人的冷酷面容再次出现在了荧幕上。
不得不说跟这两部电影相比,本片的投入真的只能算是小芝麻,几乎没有任何特效和外景,所有的故事都在仅有的几个房间中展开,可以说是一部完全在摄影棚中完成的电影。
但就算这样也不影响本片扣人心弦的程度。
整部电影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氛,在一片极地考察站所处的那种极度寒冷的冰天雪地当中,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漫天暴雪之中,一条条的人命逐个消逝,两位主角在一路惊魂中逐渐发现那个满手血腥的人,而当最后的凶手出现的时候,我不禁惊呼——居然是这个人啊!!!
很不错的悬疑故事,最后关头抖出来的包袱,让人大跌眼镜。
无聊 浪费女神的好身材
典型的美国式烂剧本。。
看在贝金赛尔份上,就不打一星了。
Kate Beckinsale还是很美~
挺喜欢女主角和极光
悬疑设定不过不失,场景设在南极比较出彩。
还不错,就是最后雪景有点假。
6,立意不错,可惜少个好本子
《黑夜传说》的时候就被惊艳,这次开始的时候身段真是美妙至极。场景在南极,就是特色,就算不在南极,暴雪景观也是大投资了。虽然有些情节经不起推敲。我开始以为联合国调查员是有问题的,后来三人室外暴雪中搏斗,才确认是己方。没想到是医生,而且一如既往对她很好。医生其实有很多机会的,毕竟专业人事手段多样。评分出乎意料的低,起码6以上才可以吧。
开头就搞美女诱惑,此片也就随之定性
烂片,唯一好玩的地方就是看到了suits和hawaii 5-O的两个主演在里面当配角
贝金赛尔怎么接这种三流动作惊悚片啊?……
Kate实在太漂亮了,看到她被切手指的时候,我好难过
我就是冲着贝金赛尔来的 看完我发现是我雪盲了。。。
故事完全可以在90分钟内解决,比如为什么一定要拍凯特洗澡的桥段?
哈利大叔不是混蛋,哈哈,凯特很酷啊,这片就是靠演员撑起的啊。。剧情弱得一逼。。
原来是在加拿大曼尼托巴(Manitoba)取景拍摄,据知当地气温有时比南极还要低。。想想也不可能真去南极,不过还是佩服一下美丽的贝金赛尔这么不怕冷。
她真的很美
除了美女那一展风姿,什么都没记住。
Joel Silver制作,很大气的视觉效果,拍摄的相当精致,值得推荐的